方圓:02期「恐懼」
平常價 $23.00《方圓》一連四本每季出版,以文學為本位,深入探討及呈現議題的多元維度,意在建立民間與學院互相溝通、彼此推動的橋樑,為文化藝術注入新活力。本刊持守融會中國與西方、古典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的開放思維,兼容跨學科、跨地域的對話。《方圓》每冊作者陣容鼎盛,更有兩岸三地著名作家、學者、評論家、文化人擔任顧問及學術委員會,將在兩岸三地備受注目。
方圓:04期「隔離」
平常價 $23.00隔離是疫症傳播下的社會常態,是信息化社交生活的本質面目,是個體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每個城市或個體的生命背後那種原生、不安的創造性力量。而我們不妨親近隔離,在不安和衝突之中積蓄力量,反而有可能走出舒適圈、打破既定規則,發揮「隔離」的創造力以自我成就。這本應時而生的《隔離》,將邀請你走出陰鬱,重新發現隔離之中煥然一新的自我。
匯集著名作家及資深學者、評論人的跨界對談,思考「隔離」的另一種生命力和連結的可能。
展示實力派青年作家貼近當下社會的關懷沉思,及其超越現實、富有原創性及文學想像力的最新創作。
高質素彩頁呈現本地視覺藝術的前衛作品,彰顯品味與活力,描繪各異情緒狀態,並集中探索世間孤獨的「本相」。
既有力求新角度、新觀點的專題「論述」,又有潛入歷史、爬梳文獻的文史「鈎沉」。
文壇前輩與新銳、學院與民間的研究社群、跨媒介的藝術家共同組成龐大陣容,開展深度批判,也追求不拘一格的自由書寫。
學術欄目深入當代法國哲學經典的方法論,以及中日現代作家跨時空、跨文化的交往,獨辟蹊徑而洞幽燭遠。
文學單身動物園◎虛詞編
平常價 $26.00 網上發表平台「虛詞」以文學為中心,旁及電影、劇場、視藝、音樂等文藝範疇,觸及社會時事,提供大量文藝創作、評論、專欄、訪問、報導,緊貼文藝脈博,連結華語創作界。另有紙本刊物《無形》。
涉事主角:卡夫卡、佩索亞、福婁拜、艾蜜莉.狄金生、呂碧城、珍.奧斯汀、冼玉清、齊克果、多麗絲・萊辛、梭羅、施濟美、周夢蝶、蘇曼殊、安徒生、西蒙娜.薇依、叔本華、惠特曼、康德、林逋、普魯斯特、荷爾德林、西蒙.波娃、約瑟夫.康奈爾、屠格涅夫、海子、宮澤賢治
看牛集◎吳煦斌
平常價 $26.00經典推薦:
關夢南、葉曉文、許迪鏘、董啟章、劉克襄、羅貴祥
「造句和描寫這麼樸拙,彷如孩童的角度,亦正是作者的本質常態,想念著那些不會破損的事物、溫厚柔和的人情。[⋯⋯]她的作品的確是少數能給與我們溫暖和希望的東西。」——也斯
「基於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熱愛,她以謙卑而靜默的觀察,體會周圍的世界,她用了一種近乎動物行為學的態度,結合作家的敏感和想像,觀察和描寫她見過的人和事。」——李孝聰
作者簡介
吳煦斌,香港出生,小說、散文及翻譯家、詩人。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生態學碩士。筆名另有吳而斌、而斌、吳風及石壺等。作品散見《四季》文學雜誌、《文林》、《香港文學》、《文藝雜誌》、《中國學生周報》、《大姆指》等。一九八三年一月至四月期間以石壺筆名為《快報》寫專欄 「看牛集」,後收入散文集《看牛集》。作品有翻譯小說集《嘔吐》(沙特原著,1971)、小說集《牛》(一九八O)、《吳煦斌小說集——一個暈倒在水池旁邊的印第安人》(一九八七)、散文選《看牛集》(一九九一)、詩合集《十人詩選》(一九九一)、英譯小說集 Bison(二O一六)。二O一六年小說集《牛》再版。
兩種習作在交流◎馬若、鄧阿藍
平常價 $18.00馬若和鄧阿藍合著的詩集,是一部在幽暗中靜泛微光的好書,是一首屬於工人、失業者和社會邊緣的民歌,最適合我們今天這種不再能夠掩飾敗象的虛榮時代。陳智德記住了它,藉之訴說生命的道理:「生命具有許多可能,連失敗或沉落也是」。
——引自梁文道博客
作者簡介
馬若
作品見於《十人詩選》、《兩種習作在交流》,亦寫散文與小說。
鄧阿藍
早年曾參加端風文社活動而展開寫作。1973年獲第二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獎項,詩作曾於《70年代雙週刊》、《秋螢詩雙月刊》、《中國學生周報》、《大拇指》、《詩風》、《素葉文學》、《新穗詩刊》、《香港文學》、《星島日報》等發表,並在《工人周報》、《年青人周報》、《星島日報》等撰寫專欄。曾任職工廠工人、的士司機,1984至1988年間兼讀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文史學系課程並獲頒文學士學位。1998年出版《一首低沉的民歌》詩集。
不曾移動瓶子◎鄧小樺
平常價 $18.00「無法明白的詩捲土重來!」
鄧小樺在她需要金錢和抒發的時候,在兩間大學中游蕩的時候,寫下了這些詩,並把稿費,和偶然得到的獎金,拿去交租和放債。這本詩集見證了她如何成為一個要用否定句才能表述自己的人。詩句看來安靜,但鄧小樺是名氣急敗壞的女孩;寫過了這些詩,鄧小樺仍然是學生,正學習讀報、讀電影、讀電視連續劇。
作者簡介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主修文學)。大學時開始寫作,後於各大報章及雜誌撰寫專欄、訪問及評論。著有詩集《眾音的反面》、散文集《若無其事》、訪問集《問道於民》等。另編有文學合集及個人著作數種,包括《自由如綠》、《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等。
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坊,後亦到美國維蒙特VERMONTSTUDIO駐場;曾受邀參加台北詩歌節、亞洲詩歌節、台北文學季、澳門藝術節。任文藝復興基金會理事。2017年開始,主持港台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2018年,任香港文學館「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總監,及文學發表平台「虛詞.無形」總編輯。
2006年與友人共同創辦文學雜誌《字花》,曾任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筆可能」寫作教育計劃高級組教育總監、曾任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藝術總監。2009年加入「香港文學倡議小組」,與作家董啟章、馬家輝、潘國靈等一同倡議建立香港文學館;曾主持電台文化節目、青年意見節目。2013任西九「自由野」文字部分聯合策展人。2014年「香港文學生活館」在富德樓建立,鄧任文學館理事會召集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由2014年開始,策劃大量文學與視覺藝術對話之展覽;2017年,受邀於「油街實現」策劃「只是看書」展覽。
自由如綠——香港作家植物書寫合集◎香港文學館主編
平常價 $36.00 抒情植物圖鑑
文學當造珍藏
愈是期待愈是美麗
自由如綠終於盛放
《自由如綠》乃二十四位重量級香港著名作家,就二十四種植物創作的結集,是一前所未有的嘗試。本書作者屢獲獎項,包括香港書獎、香港文學雙年獎、中文文學創作獎、聯合文學小說獎等。書中內容包含詩、散文、小說、劇本;題材從私人世界到城市、時代、歷史的公共維度,風格各異,豐富多元。植物、文學,兩者對照結合,再搭配本地著名畫家姚柱東繪製精美插畫,更附種籽紙書籤,是視覺藝術與文學的跨界結晶,極具收藏價值。
二十四篇,每篇附以植物的基本資料,書寫植物的種種照面,閱讀一花一草,體會自由如綠的意義。許廸鏘引言,朗天作跋。
作者:(合集)董啟章、曹疏影、謝曉虹、袁兆昌、鄧小樺、黃碧雲、盧勁馳、何福仁、鄭單衣、周思中、陳麗娟、黃怡、馮睎乾、鍾國強、胡燕青、王良和、陳慧、洪曉嫻、韓麗珠、張婉雯、淮遠、劉芷韻、甄拔濤、陳曦靜。
張岪與木心——背負死亡,陳丹青將木心送到陽光下◎陳丹青
平常價 $26.00 「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伙不分離,只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張岪與木心》.背負死亡,陳丹青將木心送到陽光下
相隔幾個世代的陳丹青與木心於異地相識相知,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本書是陳丹青在師尊木心身故後寫成的十萬字文稿。作者以其極盡寫實與簡約的文筆,鄭重坦率而堅拒濫情,寫下了對木心最後的守護與送別過程,淒楚動人。書中文字真摯的記錄了對木心的觀察、剖析,讀著彷彿經歷了木心一生的鬱鬱不得志;與學生俏皮的對話;對書寫繪畫的執著及洞見。難能可貴的私房話,非常木心,非常陳丹青,現與讀者分享。
「我不想限制篇幅,不願遺漏種種細節。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結,給我上最後一課。」
作者簡介
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期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家。2000年回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業餘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游歷》等。
放風◎黃仁逵
平常價 $26.00 《放風》收錄黃仁逵九十年代中在《華僑日報》、《新報》、《現代日報》所撰專欄的散文,分為兩輯。第一輯為「四百擊」,共 65 篇,均為庶民人物的精妙速寫;第二輯為「畫外音」,共102 篇,主要從生活中的人事物起興,討論藝術,尤其是繪畫的問題。《放風》於1998年由素葉出版社出版,暢銷多刷、而至一度絕版;二十年後,2018年香港文學館修訂再版《放風》,黃仁逵並為「四百擊」部分重繪全部插圖。
作者自述
黃仁逵,1955年 ,繪畫人,旁及寫作/電影/音樂,所有創作莫不來自繪畫;歸於繪畫。 一井多源;一源多井。
作者簡介
曾就讀於巴黎國立藝術高級學院,回港後一直從事藝術創作,包括寫作與繪畫等,亦為樂隊 Mininoise 迷你噪音成員。黃氏曾為三十多部電影擔任美術指導,包括《女人四十》、《秋天的童話》、《酒徒》等。曾任於《華僑日報》、《新報》等撰寫專欄。作品見於《明報周刊》、《香港文學》、《作家》等。著有散文集《放風》及《眼白白》等。《放風》獲第五屆中文文學獎雙年獎。
天堂舞哉足下◎崑南
平常價 $26.00名家推薦
王無邪、陳國球、許子東、廖偉棠、謝曉虹、唐睿、岑子杰
「你筆下的照妖鏡永不過時。」——西西
「崑南在《天堂舞哉足下》創造倒置的視角,反思回歸的種種,塑造何戲的各種重像,帶領讀者檢視現實和現實既幻且真的另一面,提供一種在宿命中掌握命運、在限制中得自由的路向和選擇。」——陳智德
作者簡介
崑南,原名岑崑南,香港作家,1935年生。五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並編輯刊物,至今筆耕不輟。曾任《南華晚報》、《天天日報》等編輯。五十年代與友人創辦刊物《詩朵》,發起組織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出版《新思潮》、《好望角》兩種刊物,並推動香港現代主義運動。六十年代自主經營辦報,有《香港青年週報》、《新週報》等數種報刊。著有長篇小說集《地的門》、《慾季》、《天堂舞哉足下》,短篇小說集《戲鯨的風流》、《旺角記憶條》。詩集《詩大調》(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旺角大變奏》,評論集《打開文論的視窗》(獲第八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及英文小說集Killing the Angel。二十一世紀,又與友人創辦詩刊《詩潮》、《小說風》,創辦文學網站《香港本土文學大笪地》及電子詩刊《詩++》。2016年,《香港當代作品選集:崑南卷》出版,紀錄片「港台華人作家系列」之崑南《天堂倒置腳下》播出。2017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