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號/2020
- 12月號/2020
- 434
- 83
- 84
- 85
- 85期
- 86
- 86期
- 87
- 87期
- 88
- 88期
- 92
- 9月號
- Rob Wilson
- verse
- verse第一期
- Verse第二期
- Verse(10月號/2020)(第2期)
- Verse(12月號/2020,第3期)(桂綸鎂版)
- VERSE(8月號/2020,第一期)唐鳳版
- WhyNot
- 不為什麼
- 何啟良
- 何宇恆
- 冰谷
- 冼文光
- 出神
- 創刊號
- 劉冠廷版
- 劉嘉倩
- 劉寶龍
- 十兒
- 南方大学学院马华文学馆出版
- 南方學院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8月號/2020)(第204期)
- 台灣
- 同志
- 吳鑫霖
- 吳青峰
- 呂育陶
- 周若鵬
- 唐鳳版
- 商晚筠
- 夢平
- 姚拓
- 威雷伯
- 字花
- 孟小冬
- 孫松清
- 安煥然
- 小黑
- 廖婉真
- 張光前
- 張光達
- 張勃星
- 張愛玲
- 張承志
- 張抱川
- 張明敏
- 張泛
- 張錦忠
- 張鐵志
- 恐懼
- 愛薇
- 憂鬱
- 房斯倪
- 扶風
- 文學獎拾遺
- 文學雜誌
- 新加坡
- 新加坡作家協會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華文學
- 方圓
- 方圓第1期
- 方圓第2期
- 方圓第3期
- 方圓第4期
- 方圓:01期「出神」
- 方圓:02期「恐懼」
- 方圓:03期「憂鬱」
- 方圓:04期「隔離」
- 方昂
- 方桂香
- 方肯
- 暮色詩心版
- 書
- 最後一期
- 朱自存
- 李嘉雯
- 李圣祥
- 李天葆
- 李宗舜
- 李宣春
- 李晉揚
- 李有成
- 李永平
- 李錦宗
- 李開璇
- 村上春樹
- 杜忠全
- 林建國
- 林徽因
- 林明發
- 林永得
- 林韋地
- 林頡轢
- 林麗娟
- 桂綸鎂
- 梁放
- 梅淑貞
- 楊邦尼
- 民國女子
- 民國女子畫報
- 水煮魚文化
- 汪來昇
- 沙河
- 沙禽
- 洪泉
- 海外
- 湯儀恆
- 溫綺雯
- 無花
- 王修捷
- 王嘉涵
- 王潤華
- 玲子傳媒
- 白先勇
- 白光歌夢版
- 白垚
- 皇冠
- 皇冠 9月號
- 皇冠 第799期
- 皇冠 (9月號/2020)(第799期)
- 盧姵伊
- 盧潔欣
- 祝家華
- 第1期
- 第204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31期
- 第433期
- 第434期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 第7期
- 第80期
- 第83期
- 第84期
- 第一期
- 第七期
- 第三期
- 第二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第四期
- 簡體
- 繁體
- 羅成毅
- 羅樂詩
- 翁弦尉
- 聯合文學
- 聯合文學9月號
- 聯合文學第431期
- 聯合文學第433期
- 聯合文學第434期
- 聯合文學(9月號/2020)(第431期)
- 胡明進
- 英培安
- 菊凡
- 華文
- 華語語系
- 葉欣榮
- 葉福炎
- 葉蕙
- 葛敏
- 蔡志禮
- 蔡明亮
- 蕉風
- 蕉風512期
- 蕉風——489 期
- 蕉風——490期
- 蕉風——491期
- 蕉風——492期
- 蕉風——494期
- 蕉風——495期
- 蕉風——496期
- 蕉風——497期
- 蕉風——498期
- 蕉風——499期
- 蕉風——501期
- 蕉風——502期
- 蕉風——503期
- 蕉風——504期
- 蕉風——505期
- 蕉風——506期
- 蕉風——507期
- 蕉風——508期
- 蕉風——509期
- 蕉風——510期
- 蕉風——511期
- 蕉風——513期
- 蕭紅
- 藍海韻
- 蘇青
- 虹影
- 許友彬
- 許維賢
- 許裕全
- 許通元
- 誠品獨家封面
- 謝佳霖
- 謝明成
- 賀淑芳
- 趙少傑
- 跨性別與新馬小說特輯
- 辛金順
- 遊川
- 邢詒旺
- 郭史光治
- 鄧寶翠
- 鄧觀傑
- 鄧阿藍
- 鄭宗龍版
- 鄭彩萍
- 鄭羽倫
- 鄭良樹
- 鄭蘋如
- 鄭雲城
- 鍾可斯
- 鍾韻宜
- 鐘可斯
- 阿爆
- 阿鯨
- 陳凱祥
- 陳劍
- 陳嘉榮
- 陳強華
- 陳慧樺
- 陳筱演
- 陳翠
- 陳蝶
- 陳鵬翔
- 陸小曼
- 隔離
- 雜誌
- 雨川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香港文學館
- 馬來西亞
- 馬崙
- 馮垂華
- 黃子
- 黃子揚
- 黃梅雨
- 黃樹發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黃鬱蘭
- 8月號

【預購】聯合文學(9月號/2020)(第431期)
平常價 $20.00封面故事
張愛玲一百歲紀念專輯
經典對談 張小虹X郝譽翔X楊佳嫻
張愛玲.華麗天才私語
蕭紅.流亡時代紀錄
林徽因.自由戀愛觀察
陸小曼.摩登名媛生活
孟小冬.影劇女伶風華
鄭蘋如.諜影特工密令
蘇青.雜誌小編報告
內容簡介
困惑的時刻,歡迎體驗文學世界的深刻感覺
創刊於1984年11月的《聯合文學》雜誌,允為當代華文刊物中最具影響力的人文雜誌,走過四分之一世紀,依然秉持「文學不應只是少數文學人口的奢侈品,而應是全民生活的必需品」的理念而努力未懈。
◎在創作意念上:提供海內外中文創作者一個自由、開放的發表園地。
◎在編輯旨趣上:一方面探索文學的倫理意涵和藝術性,一方面兼顧文學反映現實、反映時代的功能性。
◎在內容設計上:舉凡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創作、世界文藝思潮、中外報導文學、文學批評、書評、藝術賞鑑等均涵括在內。
◎在編輯方向上:縱的方面,傳承中國文學的命脈,加速新文學的成長;橫的方面,薈萃世界各國最新的文學思潮。
【長期訂閱:《字花》文學雜誌】
平常價 $90.00 優惠價 $80.00【訂閱須知】長期訂閱,一次下訂為六期(雙月刊),以下訂時出版的最新一期為準。六期共SGD $80,此優惠僅限給新加坡訂戶。其他國家和區域的訂戶,若有意長期訂購,歡迎聯繫contact@trendlitstore.com。
注:《字花》雜誌將以新加坡郵政局一般郵件寄出。
《字花》簡介
《字花》創刊於2006年4月,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創刊之初,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字花》發刊辭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預購】Verse(12月號/2020,第3期)(桂綸鎂版)
平常價 $29.00編者的話
整整20年前的2000年,楊德昌的《一一》拿下坎城最佳導演,李安的《臥虎藏龍》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那可能是台灣電影創作者在國際最閃亮的時刻,雖然高潮其實是結束的開始。
2001年是台灣電影的深淵:上映的電影不到十部,且沒有一部在台北票房超過一百萬。2002年,深淵還是深淵。
不過,那一年有一部電影造就了一個青春的偶像、未來的女神,這部電影也成為一部經典:《藍色大門》。
一群電影青年們,魏德聖、鴻鴻、鄭文堂、蕭菊貞、吳米森抱著剛完成的16釐米作品,想要在灰暗的世界中奮力一搏,在世紀之交舉辦了「純十六影展」。這個很野的影展辦了四屆,參加者還有也很年輕的鄭有傑、陳芯宜等人。
時代很壞很壞,但他們的鬥志很強很強。
接下來幾年,這群年輕人努力地寫,認真地拍,用他們這世代的語言承接八〇年代新電影的課題:述說屬於這時代的真實故事。
20年後的今日,魏德聖是台灣極具影響力的導演,桂綸鎂是華人世界具有獨特氣質的icon,鄭有傑拍出了今年華人世界最好的作品之一——《親愛的房客》。
更重要的是,許多台灣電影叫好又叫座,年輕人熱烈討論著哪一部比哪一部更好。這是台灣電影的燦爛時光。
當然這一方面是疫情減少了好萊塢大片的大舉入侵,間接實驗了國片配額制度的可能性。另方面,這些年台灣已然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創作者,而他們終於在這段機會之窗,被更多人開始看見。
今年不論是金馬之前或之後,許多人熱烈地討論台灣電影,哪部比哪部更好看。所以我們問:「為什麼人們開始愛看台灣電影?」
這個標題或許大膽,但答案很簡單:就是本期雜誌報導的許多創作者,以及在《VERSE》景框之外的許多創作者,他們都在螢幕上刻下屬於我們的生活,不論是家庭的、愛人的或者同學的,不論是溫馨的、荒誕的,或者是令人恐懼與憤怒的。
本期封面人物之一是桂綸鎂。為何桂綸鎂20年來會成為具有獨特魅力的icon?他甚至在這個網紅時代不太積極玩社群媒體。表面上是他清新脫俗的氣質吸引人,但他其實心中是熊熊焰火:當他在受訪時,說到和志同道合夥伴共同創作電影有多幸福時,幾乎可以感受他語言的炙熱。而真正的答案或許正如本刊專訪作者所說,因為桂綸鎂一直「在抗拒中前進,因敢於選擇而不同」。
另一位封面人物是劉冠廷。今年許多重要電影都可以看到他的精彩演出,而且角色性格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問:他為何是當前最炙手可熱的男演員?
在拍攝現場,劉冠廷使出雜耍功夫,熟練地丟著球,甚至戴起紅鼻扮小丑。這個拍攝設定,就是想呈現他的多重面貌。而他說:「因為我對人充滿了好奇,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角色會覺得『對,他懂······』我會希望不要只是演到一個殼,而是去找到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這便是答案了。
這兩篇都是由攝影大師劉振祥掌鏡,而作者則是兩位年輕作者,文字非常細膩深刻,這也是《VERSE》希望發展的寫作:為什麼關於明星的書寫只能是八卦,而不能是寫出他們的信念與靈魂?
封面故事包含了這個時代台灣最厲害的創作者們,無與倫比的華麗,包括導演鄭有傑、陳芯宜+柯貞年(我們特別想討論為何女導演這麼少)、張耀升、鍾孟宏,演員李霈瑜、莫子儀(由鄭有傑寫)、電影美術王誌成、蔡珮玲,電影音樂林強、盧律銘、雷光夏。有人物深度採訪,有名家專文,當然還有《VERSE》的迷人影像與版面設計美學。希望你在這裡進入台灣電影的光和熱,感受每一個鏡頭背後的熱血與思考。
本期Long Interview是魏德聖八千字的訪談,談他一路走來的成功與為何「小失敗」,這些經驗都是過去這20年台灣電影史的重要註腳。每期固定的創意產業品牌,深度報導了台灣最為人熟知的影城品牌威秀。他們早有啟動轉型計畫,但疫情的衝擊更加深了董事長吳明憲的信念。不再只是影城的威秀會是什麼?
影像故事「Art Factory」走進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在社子島的基地,以及豪華朗機工在北投的工作室, 一個是空曠的鐵皮屋,一個是乍看如傳統工廠,但是是比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更工廠的藝術創造工廠。此外,優人神鼓遭逢大火後要在灰燼之後重生。我們關心的不只是他們的創作轉型,也想探討一個如此重要的表演藝術團體,如何發展他們的生存之道?
設計師何佳興善於將民間文化轉譯為前衛視覺語言,近來他組織一個小團隊,承繼七〇年代前輩們為台灣進行「文化造型」的工作,他們走遍幾十所廟宇做田野研究,想要尋找與重建屬於台灣美學的DNA······
《VERSE》每期會深度採訪一個國際媒體,本期是馬來西亞非常知名的地方刊物:檳城的「城視報」。但他們遠遠不止是一本紙本刊物,而是有強大的活動策劃力,這對台灣這幾年勃發的的地方刊物會有諸多對照之處。
「My Town」來到島嶼南方的恆春,這裡有著和台灣的身世緊密聯繫的歷史,也有著新一代「墾漂族」,墾丁之外,恆春還有太多迷人故事。Creative Dining介紹了深具台灣風味的法式甜點法朋,當初如何開創台灣法式烘焙的風潮,又如何結合台灣風土能持續受人喜愛?(法朋和VERSE與噶瑪蘭聯手推出一款「VERSE噶瑪蘭威士忌酒釀蛋糕」,展現大人的深沉風味。)
還有林裕欽的創業之路、歌手岑寧兒的荒島唱片,以及插畫家王春子的風格家居。
這些豐盛的內容會陪著你走進2021年。
金馬57結束了,但台灣電影還正在熱烈上映中。It’s time for Taiwanese movies.
這不只是因為我們在情感上要支持國片,而是因為台灣電影就是關於我們的生活。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理解不同的他人,發掘隱密的痛苦,或者看見被遮蔽的美麗,甚至開啟想像的境域,因而可以在這些光影中重新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土地。
進入新的一年,願無聲者有聲,孤者不孤單,願各位多多走進戲院、劇場、書店,去支持台灣電影與各種文化內容。VERSE將繼續認真地作為台灣當代文化的導覽員、策展人,與倡議者。
新年快樂。

【預購】聯合文學(11月號/2020)(第433期)吳青峰︱白光歌夢版
平常價 $21.00《聯合文學》將文學視為生活風格的一部分,強調文學性質主題能與生活風格緊密結合,經由強而有力的深度專輯企劃使讀者將討論文學人、事、物,變成一種文藝品味與潮流。讓讀者發現一位作家讀書、寫作、思考、生活,都是日常中新鮮有趣的事情,希望讀者將參與文學活動視為建立自己生活風格的一種指標。
以生活風格、品味態度作為包裝,透過設計感強的視覺形式與生活類雜誌的編輯技術,加上強力、紮實的當月專輯企劃為主的MOOK樣貌,帶領讀者進入文學層面的探討,而這個文學的探討、延伸、追問,又會成為讀者建立其生活風格與品味的基礎。如果用蛋糕來舉例的話,「文學作品」與「作家面貌」是蛋糕本體,而生活風格與品味則是外部的奶油與裝飾,兩者結合使得蛋糕變得更迷人好吃。
《聯合文學》作為一本文學生活風格雜誌,簡單來說,就是一本以作家面貌與文學作品為核心,呈現文學人故事、文化、知識、品味、生活風格的雜誌。透過文學閱讀、練習寫作,讓我們的日常變得更新鮮有趣,發現與眾不同的生活風格。我們是樂於閱讀文學作品、喜歡寫作、好奇作家面貌的文學愛好者,也是願意嘗試、改變、享受不同生活風格的時尚文青。
青峰
兩萬字長訪談
小路/攝影.李癸雲/採訪.董柏廷/文字記錄
「放一顆星球/在你的眉頭/等你開口/再長出宇宙」從第一首作品〈窺〉到蘇打綠樂團,再到個人專輯《太空人》與《冊葉一:一與一》,同時也為多位歌手作詞譜曲。歌手青峰創作詩歌的時間已超過二十年,其詩意之鍛造,歌詞之嶄新,無疑是當今台灣樂壇最獨特的聲腔。本期重啟兩天一夜訪問形式,邀請青峰的大學教授,現任教清大台文所的詩評家李癸雲,與青峰靜心做最深入的文學談話。以及由十二位當代青年詩人自選青峰作品,進行全方位的歌詞分析。說著「寫出每首歌的當下,我已經死了」,將內心詩意幻化為歌的青峰。或許連他本人也不知道,那些他細心接枝結果,人們熱愛著,歌頌著的詩詞裡究竟藏匿了什麼。
青峰
歌手、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魚丁糸樂團主唱,以〈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我好想你〉等金曲風靡華語樂壇。擅長詞曲創作的他,曾獲二○○七年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二○一六年第二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二○二○年第三十一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二○一九發行《太空人》個人首張專輯、二○二○發行《冊葉一:一與一》個人第二張專輯。二○一九至二○二○舉行《太空備忘記》巡迴演唱會;二○二○舉行《16葉》演唱會、《上下冊》雲門劇場演出。
李癸雲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台灣現當代文學、現代詩學、性別論
述。著有學術專著《詩及其象徵》、《結構與符號之間》、《朦朧、清明與流
動》、《與詩對話》,以及期刊論文數十篇,曾獲數個文學獎與教學獎。
董柏廷
一九八六年生,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肄。曾任《自由時報副刊》、雜誌編輯。

【預購】Verse(12月號/2020,第3期)(劉冠廷版)
平常價 $29.00編者的話
整整20年前的2000年,楊德昌的《一一》拿下坎城最佳導演,李安的《臥虎藏龍》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那可能是台灣電影創作者在國際最閃亮的時刻,雖然高潮其實是結束的開始。
2001年是台灣電影的深淵:上映的電影不到十部,且沒有一部在台北票房超過一百萬。2002年,深淵還是深淵。
不過,那一年有一部電影造就了一個青春的偶像、未來的女神,這部電影也成為一部經典:《藍色大門》。
一群電影青年們,魏德聖、鴻鴻、鄭文堂、蕭菊貞、吳米森抱著剛完成的16釐米作品,想要在灰暗的世界中奮力一搏,在世紀之交舉辦了「純十六影展」。這個很野的影展辦了四屆,參加者還有也很年輕的鄭有傑、陳芯宜等人。
時代很壞很壞,但他們的鬥志很強很強。
接下來幾年,這群年輕人努力地寫,認真地拍,用他們這世代的語言承接八〇年代新電影的課題:述說屬於這時代的真實故事。
20年後的今日,魏德聖是台灣極具影響力的導演,桂綸鎂是華人世界具有獨特氣質的icon,鄭有傑拍出了今年華人世界最好的作品之一——《親愛的房客》。
更重要的是,許多台灣電影叫好又叫座,年輕人熱烈討論著哪一部比哪一部更好。這是台灣電影的燦爛時光。
當然這一方面是疫情減少了好萊塢大片的大舉入侵,間接實驗了國片配額制度的可能性。另方面,這些年台灣已然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創作者,而他們終於在這段機會之窗,被更多人開始看見。
今年不論是金馬之前或之後,許多人熱烈地討論台灣電影,哪部比哪部更好看。所以我們問:「為什麼人們開始愛看台灣電影?」
這個標題或許大膽,但答案很簡單:就是本期雜誌報導的許多創作者,以及在《VERSE》景框之外的許多創作者,他們都在螢幕上刻下屬於我們的生活,不論是家庭的、愛人的或者同學的,不論是溫馨的、荒誕的,或者是令人恐懼與憤怒的。
本期封面人物之一是桂綸鎂。為何桂綸鎂20年來會成為具有獨特魅力的icon?他甚至在這個網紅時代不太積極玩社群媒體。表面上是他清新脫俗的氣質吸引人,但他其實心中是熊熊焰火:當他在受訪時,說到和志同道合夥伴共同創作電影有多幸福時,幾乎可以感受他語言的炙熱。而真正的答案或許正如本刊專訪作者所說,因為桂綸鎂一直「在抗拒中前進,因敢於選擇而不同」。
另一位封面人物是劉冠廷。今年許多重要電影都可以看到他的精彩演出,而且角色性格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問:他為何是當前最炙手可熱的男演員?
在拍攝現場,劉冠廷使出雜耍功夫,熟練地丟著球,甚至戴起紅鼻扮小丑。這個拍攝設定,就是想呈現他的多重面貌。而他說:「因為我對人充滿了好奇,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角色會覺得『對,他懂······』我會希望不要只是演到一個殼,而是去找到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這便是答案了。
這兩篇都是由攝影大師劉振祥掌鏡,而作者則是兩位年輕作者,文字非常細膩深刻,這也是《VERSE》希望發展的寫作:為什麼關於明星的書寫只能是八卦,而不能是寫出他們的信念與靈魂?
封面故事包含了這個時代台灣最厲害的創作者們,無與倫比的華麗,包括導演鄭有傑、陳芯宜+柯貞年(我們特別想討論為何女導演這麼少)、張耀升、鍾孟宏,演員李霈瑜、莫子儀(由鄭有傑寫)、電影美術王誌成、蔡珮玲,電影音樂林強、盧律銘、雷光夏。有人物深度採訪,有名家專文,當然還有《VERSE》的迷人影像與版面設計美學。希望你在這裡進入台灣電影的光和熱,感受每一個鏡頭背後的熱血與思考。
本期Long Interview是魏德聖八千字的訪談,談他一路走來的成功與為何「小失敗」,這些經驗都是過去這20年台灣電影史的重要註腳。每期固定的創意產業品牌,深度報導了台灣最為人熟知的影城品牌威秀。他們早有啟動轉型計畫,但疫情的衝擊更加深了董事長吳明憲的信念。不再只是影城的威秀會是什麼?
影像故事「Art Factory」走進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在社子島的基地,以及豪華朗機工在北投的工作室, 一個是空曠的鐵皮屋,一個是乍看如傳統工廠,但是是比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更工廠的藝術創造工廠。此外,優人神鼓遭逢大火後要在灰燼之後重生。我們關心的不只是他們的創作轉型,也想探討一個如此重要的表演藝術團體,如何發展他們的生存之道?
設計師何佳興善於將民間文化轉譯為前衛視覺語言,近來他組織一個小團隊,承繼七〇年代前輩們為台灣進行「文化造型」的工作,他們走遍幾十所廟宇做田野研究,想要尋找與重建屬於台灣美學的DNA······
《VERSE》每期會深度採訪一個國際媒體,本期是馬來西亞非常知名的地方刊物:檳城的「城視報」。但他們遠遠不止是一本紙本刊物,而是有強大的活動策劃力,這對台灣這幾年勃發的的地方刊物會有諸多對照之處。
「My Town」來到島嶼南方的恆春,這裡有著和台灣的身世緊密聯繫的歷史,也有著新一代「墾漂族」,墾丁之外,恆春還有太多迷人故事。Creative Dining介紹了深具台灣風味的法式甜點法朋,當初如何開創台灣法式烘焙的風潮,又如何結合台灣風土能持續受人喜愛?(法朋和VERSE與噶瑪蘭聯手推出一款「VERSE噶瑪蘭威士忌酒釀蛋糕」,展現大人的深沉風味。)
還有林裕欽的創業之路、歌手岑寧兒的荒島唱片,以及插畫家王春子的風格家居。
這些豐盛的內容會陪著你走進2021年。
金馬57結束了,但台灣電影還正在熱烈上映中。It’s time for Taiwanese movies.
這不只是因為我們在情感上要支持國片,而是因為台灣電影就是關於我們的生活。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理解不同的他人,發掘隱密的痛苦,或者看見被遮蔽的美麗,甚至開啟想像的境域,因而可以在這些光影中重新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土地。
進入新的一年,願無聲者有聲,孤者不孤單,願各位多多走進戲院、劇場、書店,去支持台灣電影與各種文化內容。VERSE將繼續認真地作為台灣當代文化的導覽員、策展人,與倡議者。
新年快樂。

【預購】聯合文學(11月號/2020)(第433期)吳青峰︱暮色詩心版
平常價 $21.00《聯合文學》將文學視為生活風格的一部分,強調文學性質主題能與生活風格緊密結合,經由強而有力的深度專輯企劃使讀者將討論文學人、事、物,變成一種文藝品味與潮流。讓讀者發現一位作家讀書、寫作、思考、生活,都是日常中新鮮有趣的事情,希望讀者將參與文學活動視為建立自己生活風格的一種指標。
以生活風格、品味態度作為包裝,透過設計感強的視覺形式與生活類雜誌的編輯技術,加上強力、紮實的當月專輯企劃為主的MOOK樣貌,帶領讀者進入文學層面的探討,而這個文學的探討、延伸、追問,又會成為讀者建立其生活風格與品味的基礎。如果用蛋糕來舉例的話,「文學作品」與「作家面貌」是蛋糕本體,而生活風格與品味則是外部的奶油與裝飾,兩者結合使得蛋糕變得更迷人好吃。
《聯合文學》作為一本文學生活風格雜誌,簡單來說,就是一本以作家面貌與文學作品為核心,呈現文學人故事、文化、知識、品味、生活風格的雜誌。透過文學閱讀、練習寫作,讓我們的日常變得更新鮮有趣,發現與眾不同的生活風格。我們是樂於閱讀文學作品、喜歡寫作、好奇作家面貌的文學愛好者,也是願意嘗試、改變、享受不同生活風格的時尚文青。
「寫出每首歌的當下,我已經死了」
青峰
兩萬字長訪談
小路/攝影.李癸雲/採訪.董柏廷/文字記錄
「放一顆星球/在你的眉頭/等你開口/再長出宇宙」從第一首作品〈窺〉到蘇打綠樂團,再到個人專輯《太空人》與《冊葉一:一與一》,同時也為多位歌手作詞譜曲。歌手青峰創作詩歌的時間已超過二十年,其詩意之鍛造,歌詞之嶄新,無疑是當今台灣樂壇最獨特的聲腔。本期重啟兩天一夜訪問形式,邀請青峰的大學教授,現任教清大台文所的詩評家李癸雲,與青峰靜心做最深入的文學談話。以及由十二位當代青年詩人自選青峰作品,進行全方位的歌詞分析。說著「寫出每首歌的當下,我已經死了」,將內心詩意幻化為歌的青峰。或許連他本人也不知道,那些他細心接枝結果,人們熱愛著,歌頌著的詩詞裡究竟藏匿了什麼。
青峰
歌手、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魚丁糸樂團主唱,以〈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我好想你〉等金曲風靡華語樂壇。擅長詞曲創作的他,曾獲二○○七年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二○一六年第二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二○二○年第三十一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二○一九發行《太空人》個人首張專輯、二○二○發行《冊葉一:一與一》個人第二張專輯。二○一九至二○二○舉行《太空備忘記》巡迴演唱會;二○二○舉行《16葉》演唱會、《上下冊》雲門劇場演出。
李癸雲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台灣現當代文學、現代詩學、性別論
述。著有學術專著《詩及其象徵》、《結構與符號之間》、《朦朧、清明與流
動》、《與詩對話》,以及期刊論文數十篇,曾獲數個文學獎與教學獎。
董柏廷
一九八六年生,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肄。曾任《自由時報副刊》、雜誌編輯。

【預購】VERSE(8月號/2020,第一期)(AKAME版)
平常價 $27.00編者的話

《字花》NO. 82
平常價 $15.00我城在他方|第二回
◎其實世界已經完結了,雖說還保持著以往的表象。真正的世界末日就是這個樣子。|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目錄
專題:結界
封面:劉清平《最後一渺》
陳滅/香港的擺盪
展讀‧結界
關天林/啟首語
前線
金靜/FA:那一個不能說的名字
陳錦輝/運動的表面
金佩瑋/黎明來到社區
利志達/你已經喺……
譯界
Robert Tsaturyan/眼淚之痛:札里安的《羈旅者與他的路》
Gostan Zarian/羈旅者與他的路(節選)
彼此
祭如在──戲棚X詩X小說
黃潤宇/骨盒
池荒懸/觀神功戲有感
叢生/黃泉
陳韻紅/捕狼者的秘密會議
劉偉成/姆明屋與喬屋
雙島紀行‧第二回
劉克襄/重返荔枝窩
黃炳專欄/炳觀點:偉大的挑逗家
一個故事
卓韻芝/打平手
米哈/五個打紙牌的人
書評陣
葉梓誦/吉索德在美國現代重演唐吉訶德
雯彬/電影到不了的文學空間──再讀《黑暗中的笑聲》
曾繁裕/未曾失格,同是負累──評《博士淪落人》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十三站 抗戰文學
第十四站 顏純鈎
續航指南
崑南專欄/文曲雕龍:從日月全食扯到秘數11的水星凌日
特約
李昭駿/演教員入實驗室撳緊急掣
四手聯彈──前衛
譚以諾/從田漢到《願榮光歸香港》──略談現代中國的前衛
李薇婷/落後者與先鋒派
王曉玨/「我們回不去了」: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
楊焯灃/當前衛自覺過時:晚期現代主義初探
寫真
Jade Lam/縫身
起格
尹文羽/加卡利亞鼠
余路/詩兩首
林希澄/中文課筆記
何福仁/孩子的禱告
李顥謙/三世書
翟驚/退修院的狗
陳彥諺/灰塵
Vincci Pun/遺忘
喬治/連年
本事
尹文羽、Vincci Pun、翟驚、喬治
連儂牆
蔡炎培/詩兩首
劉偉成/呼喚梁蘇記
周漢輝/在聖老楞佐教堂
鍇/高佬
梁莉姿/V煞列車──日常運動系列
壓卷
李智良/報廢情境

【預購】Verse(10月號/2020,第2期)(王若琳版)
平常價 $29.00編者的話
Intro 序曲(總編的話):在時代的新聲音中起舞
好久沒有在演唱會上舞動我笨拙的身體。
但這個九月,在台東海邊,在台北Legacy,我竟忍不住在音樂中用力地跳動著。
因為,舞台上阿爆的音樂實在太爆炸。
去年底聽到她的新歌,我就深深震撼,逢人就推。新專輯《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更讓我覺得這張幾乎全母語但又有當代電幻聲響的創作,絕對是年度最佳專輯。
來自台東的阿爆是一個自由人:自由地穿梭於傳統與前衛,山海與城市,過去與未來(原住民藝術家磊勒丹.巴瓦瓦隆為她專輯創作的主視覺很有「非洲未來主義」的風格)之間,創造出全新的音樂語言與能量。
關於自由的聲音,也就是本期的封面故事——今年台灣最大的文化浪潮:Podcast。我是一個老聽友,聽美國公共電台和其他podcast超過十年,也在2017年做過一個節目談商業和科技的書叫《BNB Air》,一度登上Apple Podcasts台灣榜第一名——當然那時沒有《百靈果NEWS》、沒有《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台灣的Podcast場景還很荒蕪。
2020上半年的podcast大爆炸,不僅衝擊影音與內容產業,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許多人戴上耳機開始聽人說話聊天,或把聽音樂的時間拿來聽podcast。更重要的是,誰都可以做自己的podcast,決定想要討論的各種話題,邀請聽者進入自己的小宇宙。
歡迎來到聲音的自由時代。這裡沒有地下電台或海盜電台,(暫時)還沒有箝制你言論的力量。但這個聽覺媒介可能取代我們「眼前」的視覺媒介嗎?台灣的podcast在影響力上、在商業廣告上,又真的會衝擊廣播電台嗎?
在這大型專題中,我們進行大量採訪與調查,從當紅的podcast節目,到重要的廣播電台負責人和資深廣告人,其結果不打算重複你已知道的故事—— Podcast浪潮來了,而是透過更多層次的面向分析podcast的潛力與虛幻,比較podcast和廣播在不同範疇的優劣,並最終提問:我們的聲音的確更自由了,但podcast到底可以把時代帶到多遠?
40年前有人唱出「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後來證明電台並未死亡,40年後的答案依然不會那麼簡單。
本期另一位封面人物王若琳(Joanna),是台灣流行樂壇奇異的存在,她擁有主流的知名度,但音樂創作之路另類怪奇且令人著迷。她不是一個傳統框架下的明星,而是一個不斷挑戰界線的創作者,包括今年參與的關於愛情、關於犯罪的兩個podcast節目。當然,她也是一個非常自由的靈魂,是這時代的自由之聲。本刊並特別邀請鬼島之音的共同創辦人Emily Y. Wu訪談王若琳。
本期主題是時代的新聲音,除了封面故事探討Podcast,也有多篇音樂的重量報導:「Brand Story」重磅拆解台灣最大音樂串流平台KKBOX。過去這幾年,他們看到數據顯示台灣樂迷聽本土音樂比例越來越低,有了很深的危機感,希冀透過科技和資金來改變台灣音樂產業,但他們要如何逆轉勝?與此呼應,「Long Interview」主角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要如何透過北流帶領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讓北流成為最靠近未來的場域?比較輕鬆的,有滅火器楊大正分享他的五本荒島書籍。
其他深度報導包括:近年來成為風潮的手作步道,如何深化人與土地的連結?曾是台灣文壇最重要場域的文藝副刊,又如何面對時代的挑戰、守護這個創作田園?長期關注建築文化與城市聚落的忠泰建築藝術文化基金會,如何在商業與文化中取得平衡?歐美最重要的獨立雜誌平台Stack創辦人,在倫敦接受《VERSE》採訪,暢談獨立雜誌的精神與意義。「My Town」書寫高雄的旗津・鼓山・鹽埕三區如何帶著歷史走向未來,而獲得世界冠軍的台灣咖啡店FikaFika老闆陳志煌(James)又如何一直在路上尋找最佳風味的台灣咖啡豆?(FikaFika Cafe將在這兩個月以屏東咖啡豆特製一款「VERSE 國境之南」招待讀者。)還有客家妹陳明珠的24小時、大稻埕賣藝人周奕成的政治與文化人生、導演尹國賢的風格家居和許多精彩專欄(也別忘了網站獨家內容)。
其實,VERSE是一份文化之旅的邀請,邀請各位與我們的作者們一起翻越陳舊的藩籬、穿越虛構的迷霧,或者走入混亂風暴的真實核心,或者探照未曾有人走過的冷酷祕境,或者用最直接的姿態聆聽最顫動人心的音樂,讓你忍不住在這片土地上和我們一起起舞——直到我們的身體不再笨拙,靈魂更勇敢追求自由。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預購】Verse(10月號/2020,第2期)(阿爆版)
平常價 $29.00編者的話
Intro 序曲(總編的話):在時代的新聲音中起舞
好久沒有在演唱會上舞動我笨拙的身體。
但這個九月,在台東海邊,在台北Legacy,我竟忍不住在音樂中用力地跳動著。
因為,舞台上阿爆的音樂實在太爆炸。
去年底聽到她的新歌,我就深深震撼,逢人就推。新專輯《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更讓我覺得這張幾乎全母語但又有當代電幻聲響的創作,絕對是年度最佳專輯。
來自台東的阿爆是一個自由人:自由地穿梭於傳統與前衛,山海與城市,過去與未來(原住民藝術家磊勒丹.巴瓦瓦隆為她專輯創作的主視覺很有「非洲未來主義」的風格)之間,創造出全新的音樂語言與能量。
關於自由的聲音,也就是本期的封面故事——今年台灣最大的文化浪潮:Podcast。我是一個老聽友,聽美國公共電台和其他podcast超過十年,也在2017年做過一個節目談商業和科技的書叫《BNB Air》,一度登上Apple Podcasts台灣榜第一名——當然那時沒有《百靈果NEWS》、沒有《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台灣的Podcast場景還很荒蕪。
2020上半年的podcast大爆炸,不僅衝擊影音與內容產業,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許多人戴上耳機開始聽人說話聊天,或把聽音樂的時間拿來聽podcast。更重要的是,誰都可以做自己的podcast,決定想要討論的各種話題,邀請聽者進入自己的小宇宙。
歡迎來到聲音的自由時代。這裡沒有地下電台或海盜電台,(暫時)還沒有箝制你言論的力量。但這個聽覺媒介可能取代我們「眼前」的視覺媒介嗎?台灣的podcast在影響力上、在商業廣告上,又真的會衝擊廣播電台嗎?
在這大型專題中,我們進行大量採訪與調查,從當紅的podcast節目,到重要的廣播電台負責人和資深廣告人,其結果不打算重複你已知道的故事—— Podcast浪潮來了,而是透過更多層次的面向分析podcast的潛力與虛幻,比較podcast和廣播在不同範疇的優劣,並最終提問:我們的聲音的確更自由了,但podcast到底可以把時代帶到多遠?
40年前有人唱出「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後來證明電台並未死亡,40年後的答案依然不會那麼簡單。
本期另一位封面人物王若琳(Joanna),是台灣流行樂壇奇異的存在,她擁有主流的知名度,但音樂創作之路另類怪奇且令人著迷。她不是一個傳統框架下的明星,而是一個不斷挑戰界線的創作者,包括今年參與的關於愛情、關於犯罪的兩個podcast節目。當然,她也是一個非常自由的靈魂,是這時代的自由之聲。本刊並特別邀請鬼島之音的共同創辦人Emily Y. Wu訪談王若琳。
本期主題是時代的新聲音,除了封面故事探討Podcast,也有多篇音樂的重量報導:「Brand Story」重磅拆解台灣最大音樂串流平台KKBOX。過去這幾年,他們看到數據顯示台灣樂迷聽本土音樂比例越來越低,有了很深的危機感,希冀透過科技和資金來改變台灣音樂產業,但他們要如何逆轉勝?與此呼應,「Long Interview」主角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要如何透過北流帶領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讓北流成為最靠近未來的場域?比較輕鬆的,有滅火器楊大正分享他的五本荒島書籍。
其他深度報導包括:近年來成為風潮的手作步道,如何深化人與土地的連結?曾是台灣文壇最重要場域的文藝副刊,又如何面對時代的挑戰、守護這個創作田園?長期關注建築文化與城市聚落的忠泰建築藝術文化基金會,如何在商業與文化中取得平衡?歐美最重要的獨立雜誌平台Stack創辦人,在倫敦接受《VERSE》採訪,暢談獨立雜誌的精神與意義。「My Town」書寫高雄的旗津・鼓山・鹽埕三區如何帶著歷史走向未來,而獲得世界冠軍的台灣咖啡店FikaFika老闆陳志煌(James)又如何一直在路上尋找最佳風味的台灣咖啡豆?(FikaFika Cafe將在這兩個月以屏東咖啡豆特製一款「VERSE 國境之南」招待讀者。)還有客家妹陳明珠的24小時、大稻埕賣藝人周奕成的政治與文化人生、導演尹國賢的風格家居和許多精彩專欄(也別忘了網站獨家內容)。
其實,VERSE是一份文化之旅的邀請,邀請各位與我們的作者們一起翻越陳舊的藩籬、穿越虛構的迷霧,或者走入混亂風暴的真實核心,或者探照未曾有人走過的冷酷祕境,或者用最直接的姿態聆聽最顫動人心的音樂,讓你忍不住在這片土地上和我們一起起舞——直到我們的身體不再笨拙,靈魂更勇敢追求自由。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字花》NO. 87
平常價 $15.00《字花》NO. 87
目錄
關天林/啟首語:漫漫
÷ 平行
白羅斯
路標/當自由成了罪名——當代白羅斯文學的抵抗精神
詩三首
洋小漫/接力
沈旭暉/Mission Impossible:白羅斯如何變天?
波蘭
Croter/走過蕭邦博物館旁的奧迪那卡街
加泰隆尼亞
路標/自成一角——從一千年前說起
張亦絢/加泰隆尼亞的世界語:喬莫‧卡布列的兩部小說讀後感
Carles Riba/詩兩首
猶太
路標/北緯22.3度朝向耶路撒冷
金靜/猶太人仍然在逃
以色列‧贊格威爾/詩兩首
緬甸、越南
路標/血與鬼
曾慶宏/流徒的命運——趙德胤
李日康/你轉身過後哪裡是眼前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徐明瀚/移民/船民/難民:美、港、台電影中的越南人形象
李繼忠/通向深海的狹道
北愛爾蘭
路標/泥沼上的北愛爾蘭
黃怡/北愛電影馬拉松:由內戰、囚徙抗議到和平協議
宋子江/從「愛爾蘭模式」到「世界模式」——略談現當代愛爾蘭詩歌
詩五首
黃錦樹/多餘的話——《馬共叛徒史略》序
≡ 未竟
蕩失路徵稿選
李嘉偉/旅人之書
施偉諾/迷路
曾詠聰/稻城亞丁
林月關/圓清方濁
冼文光/一路順風
繞路
韓麗珠/Inner Reality
沐羽/風格解體
超載舞步/路伴
王証恒/燒掉一顆綠樹
李維怡/繞物誌
≒ 殊途
Onemouthli/分秒
胡淑雯/好孩子
潘國靈/在街上跳最後一場離別舞
柴春芽/一個圖博少年的逃亡之路
連明偉/土地公的歸途
Onemouthli/無限

《字花》NO. 86
平常價 $15.00《字花》NO. 86
目錄
展讀.天際線
關天林/啟首語:線下見
專題:天際線
前線
關天林/必有回響──訪金佩瑋、羅偉珊
李日康/在漣漪中央・麥震東・香港未定格
專題散文
言叔夏/未來世
利志達/skyline
譯界
在雨中抓住空無
Claudina Domingo/空中
彼此
周漢輝/訊號山
宋子江/擺花街
羅玉梅/阿蘭陀線 ORANDA-SEN
楊佳嫻/末日通訊
文本
李薇婷/消失的政治,現身的民眾:記《民現》新書發佈講座
雙島紀行.第六回
劉克襄/菜心筆記二三
黃炳專欄/炳觀點:你比較慘
一個故事
卓韻芝/肥
米哈/幸福肥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二十三站 葉靈鳳
第二十四站 開卷樂
續航指南
書評陣
關天林/原來此城還不是真的——讀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林三維/記憶掃蕩——讀小川洋子《祕密結晶》
何倩彤/她們做過的那些愛情:Lisa Taddeo的Three Women
二端斜說──恐懼與被恐懼的「民族主義」
李薇婷
楊焯灃
崑南專欄/文曲雕龍:20年時間揭破11與雙子的神秘關聯
寫真
許彤/我在底層的生活
起格
飲江/冬日甦醒之 上帝中立
晴旻/肺裡花
周若濤/封城期與友人交換寵物
何福仁/最後的一場電影
語凡/子彈瞬間
過站不停/可以悲傷但不要流淚
葉子/美麗新世界──西西《我城》(第十二章)的聯想
浪曉文/雪景
鳥人/海
麥華嵩/快活谷中的對望
阿俊/一個喪禮
鍾逆/家鼠
壓卷
楊凱麟/超寫症與作品發生學

《字花》NO. 84
平常價 $15.00我們曾看見青蔥爛漫,變成浩瀚的高山,又見它在悠悠的日子裡,一分分受侵蝕。──也斯
「我城在他方」第四部曲,疫風肆虐的隔離時代,我們寫下的山行誌。
目錄
展讀‧山
關天林/啟首語:瘟疫時期的山行誌
專題:地表之下
前線
鄧樂兒/霧裡看山:葉曉文×山中遊子
黃碧雲/山茶花系
金靜/瘟疫下,偏向龍虎山行⸺ 藝術家三人談
利志達/degrade
黃愛華/山鬼與時間
譯界
爬上煉獄之山
四方田犬彥/人生的乞食
彼此
陳育強/潮濕呢喃、噴山、忘記島
張煒森/見山不是山:當代中的山水畫
專題小說
洪昊賢/隱匿者
文本
文本山的三堂課
關天林/第一堂課:追憶
葉嘉詠/第二堂課:教與學
陳燕遐/第三堂課:日常
雙島紀行•第四回
雙島紀行‧第四回
劉克襄/在郊野公園修路
黃炳專欄/炳觀點:變色龍的喪禮
一個故事
卓韻芝/家長
米哈/一對有教養的人吵架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十九站 博益月刊
第二十站 呼吸詩刊
續航指南
四手聯彈──疫
Victoria Lupascu/鼠疫與愛滋
楊焯灃/疫帝國
李薇婷/疫與役
林三維/我爸的香煙
崑南專欄/文曲雕龍: 小行星武漢
寫真
吳若昕/惶然錄
起格
起格文於天/十二篇(之一)
飲江/出門去(沙之書)
枯毫/詩二首
左道/六月誌
無無/住三樓的人
嚴瀚欽/蟬
盧真瑜/重耳
無花/階梯上還有小丑在跳舞嗎?
雷博謙/戒不掉的菸
譚穎彤/畫廊收線了
張婉雯/大熱
白 樵/城市學:防止傾斜蔓延
Borys Fynkelshteyn/酋長的女兒⸺曼巴
本事
左道、譚穎彤
重寫本土
唐睿/眼白白躑躅左岸
壓卷
阿三/敢問東南亞後殖同志藝術議題

WhyNot 不為什麼 - Vol. 6
平常價 $15.00 優惠價 $5.00【專題】
解構現實與文學之間的「再現」關係
搭建作者與讀者溝通的橋樑
謝燊傑╱程異╱鐘達成
謝燊傑:「我相信很多有價值與震撼力的劇本,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在講『人』與『人性』的故事。」(頁28)
程異:「(譯者)需要完全投入整本書的內容、琢磨作者的思維,同時又得意識到自己手頭上的任務——一部讀者可以親近和理解(卻不簡化原著的意義),可以獨立成書卻又忠實於原著的作品。」(頁36-37)
鐘達成:「這五天讓男人感到很寂寞、很脆弱。他看到了人性的醜陋也意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且在眾目睽睽之下,生活更把這份孤獨與寂寞放大好幾倍。這個時候他需要感受到人性的溫暖。」(頁48)
【專欄】
小鄺
小鄺的豬邏輯 | 一年一願望
張國強
雕文工坊 | 起承轉合的變化
劉曉義
劇場 | 關於什麼樣的作品應該放在劇場裡這個問題
黃毅聖
性/別 | 紅燈國:新加坡的性工作行業
【收錄作品】
詩
小昭◎第一交響樂·國(共1首)
周德成◎亮晶晶等(共3首)
孤星子◎唯恐同樣(共1首)
蔡欣洵◎寂寞的樣子(共1首)
宋尚緯◎我也曾是粗糙的金屬(共1首)
阿芒◎小惡、斷腸(共2首)
黃文傑◎哪咤沒有自閉(共1首)
語凡◎旅行的困境之——幽遠的祝福(共1首)
詹欣怡◎你可以再幼稚一點(共1首)
李集慶◎短嘆句(共1首)
河伯◎飲料販賣機急call(共1首)
張國強◎理由B(共1首)
賀婕◎小貓未來(共1首)
愛妮◎貼近土地,書寫(共1首)
瞇◎鐘聲、活到老(共2首)
Z—3◎即興的厭煩(共1首)
文慧◎俯視(共1首)
家宣◎人生短路(共1首)
散文
陳子俊◎香港「舊」新移民的自由
河伯◎習慣
謝燊傑◎對演員的展望:十個基本素質
小說
潛寧◎靖夫
素懷◎小桂林
張國強◎我要活下去
冼文光◎1999
——《WhyNot 不為什麼》(文學雜誌),第六期,2017年1月。

WhyNot 不為什麼 - Vol. 5
平常價 $15.00 優惠價 $5.00異曲「同」工的空間:
探討同志與國家的曖昧關係
巫俊鋒╱黃益民╱黃浩威
巫俊鋒:「因為我們的歷史因素與社會的特殊組合,我們常常提醒彼此要尊重、平等對待所有的種族。然而事實是,本地社會一些族群比其他族群更為『平等』。」(頁54)
黃益民:「我認為同志的處境會隨著時代的步伐而進步,這也與網絡的普及化有關。在八、九〇年代網絡並不普及,我們要怎樣『抗議』?我們只能通過創作和參加活動來進行『抵抗』。」(頁61-62)
黃浩威:「至今為止,新加坡的主流媒體一直被限制,使得劇場成為一個抒發情感、敘述事件、再現歷史或批判體制的重要空間。」(頁64)
【特輯】
未出版作家
黃國安╱張瑋真╱賀爾╱愛妮╱張偉傑
「本期特輯將圍繞五位未出版的非全職本地作家而展開,分享他們與寫作的相識、相知與相戀之路,感受不同職業背景下相似的赤子之心,以及不同的文學觀所帶來的思想碰撞。」(責編:孫宇慧,頁31)
作品包括:
黃國安《尋浪記》(散文)
張維真《第463號》(詩,翻譯:陳文慧)
賀爾《下班時段》(詩)
愛妮《鄉音的幾種形式》(詩)
林偉傑《祭無名先輩》(詩,翻譯:陳文慧)
【專欄】
小鄺
小鄺的豬邏輯 | 在自己的世界裡勇敢,就是勇氣
張國強
雕文工坊 | 一升一降,滅亡的宿命
劉曉義
劇場 | 我所認為的劇評
黃毅聖
性/別 | 格雷的五十道「隱影」:BDSM與新加坡
【收錄作品】
詩
明慧◎心電圖(共1首)
冬SQUARE◎嘴(共1首)
馮◎那時至今日(共1首)
囈卓恩◎星島物語(共1首)
周德成◎一水銀河一鐵橋之金木水火土(共1首)
宇軒◎無生(共1首)
康偉◎錢包(共1首)
曾詠聰◎心室九首(共1首)
河伯◎不安分的血液、兩棲動物(共2首)
愛妮◎生命共同體(共1首)
語凡◎後院池塘裏的戀情(共1首)
阿芒◎格子(共1首)
陶宗旺◎左右撇子(共1首)
煮雪的人◎番茄醬(共1首)
黃文傑◎誰的宇宙(共1首)
賀婕◎晚上、關系(共2首)
陶宗旺╱愛妮╱黃國安◎敗犬的遠吠(共1首)
周德成╱陳家宣╱囈卓恩◎我的父親母親:一首關於魚的愛情詩(屍)(共1首)
散文
潛寧◎莫失莫忘
張國強◎第三種想象
小說
LP◎異族
邱向紅◎阿茲曼
吳億偉◎撿神
陳華彪◎廢票
Sibylle◎巴別塔
張國強◎沒有夢的島嶼
——《WhyNot 不為什麼》(文學雜誌),第五期,2016年7月。

蕉風——489期
平常價 $16.00《蕉風》刊物創辦於1955年11月,本由新加坡友聯出版,但於1999年2月停刊,共出版488期。 2002年12月,《蕉風》復刊號第489期在南方(大學)學院馬華文學館製作、編輯,後由南方大學出版社出版。
第489期內容
【蔡明亮專題】
內容包括蔡明亮訪談錄、蔡明亮相關評論、蔡明亮的劇本與散文創作等等。
【沙禽詩輯】
收錄「沙禽詩輯座談會」文字記錄、沙禽與房斯倪的精彩詩作與何啟良的評論。
【閱讀英培安】
收錄英培安的訪談錄、張錦忠與翁弦尉對英培安的評論,與英培安的三首詩作。

方圓:02期「恐懼」
平常價 $23.00《方圓》一連四本每季出版,以文學為本位,深入探討及呈現議題的多元維度,意在建立民間與學院互相溝通、彼此推動的橋樑,為文化藝術注入新活力。本刊持守融會中國與西方、古典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的開放思維,兼容跨學科、跨地域的對話。《方圓》每冊作者陣容鼎盛,更有兩岸三地著名作家、學者、評論家、文化人擔任顧問及學術委員會,將在兩岸三地備受注目。

方圓:04期「隔離」
平常價 $23.00隔離是疫症傳播下的社會常態,是信息化社交生活的本質面目,是個體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每個城市或個體的生命背後那種原生、不安的創造性力量。而我們不妨親近隔離,在不安和衝突之中積蓄力量,反而有可能走出舒適圈、打破既定規則,發揮「隔離」的創造力以自我成就。這本應時而生的《隔離》,將邀請你走出陰鬱,重新發現隔離之中煥然一新的自我。
匯集著名作家及資深學者、評論人的跨界對談,思考「隔離」的另一種生命力和連結的可能。
展示實力派青年作家貼近當下社會的關懷沉思,及其超越現實、富有原創性及文學想像力的最新創作。
高質素彩頁呈現本地視覺藝術的前衛作品,彰顯品味與活力,描繪各異情緒狀態,並集中探索世間孤獨的「本相」。
既有力求新角度、新觀點的專題「論述」,又有潛入歷史、爬梳文獻的文史「鈎沉」。
文壇前輩與新銳、學院與民間的研究社群、跨媒介的藝術家共同組成龐大陣容,開展深度批判,也追求不拘一格的自由書寫。
學術欄目深入當代法國哲學經典的方法論,以及中日現代作家跨時空、跨文化的交往,獨辟蹊徑而洞幽燭遠。

【預購】VERSE(8月號/2020,第一期)(鄭宗龍版,誠品獨家封面)
平常價 $27.00編者的話

【預購】VERSE(8月號/2020,第一期)(唐鳳版)
平常價 $27.00編者的話

【預購】皇冠 (9月號/2020)(第799期)
平常價 $20.00封面故事
張愛玲傳奇一百年
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她誕生於這世上。
天生的傲骨聰慧,一句出名要趁早呀!
便在碧玉年華,橫空出世地站上文壇。
當世界淪陷於烽火戰亂,她孤絕而獨立,
用犀利冷凝的目光,捕捉下世間動盪的心與浮動的情。
在漫長的等待裡輕問,噢你也在這裡嗎?
於其筆下化為了愛。
在歷經交錯後的重逢,說聲我們回不去了,
勝過千言萬語。
亂世的倉皇,永恆的眷戀,
她華麗蒼涼的文字,恍若時代的縮影,
一幕幕的才子佳人,一幢幢的悲歡離合,
惘惘然的威脅不曾停歇,數不完的風月光暈卻殘存於心。
她說她願在傳奇裏尋找普遍人,
然而她本身就是個說不盡的傳奇。
今年九月,適逢百歲誕辰,
謹以此專題做為紀念,
見證這位百年來不朽女作家的身影與印記,
一同聆聽屬於她的故事──
張愛玲。
內容簡介
皇冠雜誌創刊於1954年2月22日,經過半世紀的努力,已發展成一個多元化、多媒體的文化集團。雜誌之稱為『雜』誌,內容應該包羅萬象。我們希望『雜』而不亂,『雜』中有序。我們聚焦於生活的素材,但不作資訊的報導,而從中萃取養料;我們要求文字流暢優美,以文學的手法,作最好的傳達。我們希望皇冠不會因時序的失效而被隨手扔棄,而是一本可以一讀再讀,一再傳閱,可以典藏的『書刊』。皇冠雜誌每期約300頁,含括小說、散文、名家專欄、特別企劃、旅行文學、品味美食等文章、圖片,內容豐富、多元,也更加落實了『文學即生活』的一貫主張,讓文學豐富了生活,也讓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文學氣息。
編者的話
世紀張謎
談到張愛玲,存在於兩種人,一種是張迷,一種是張迷以外的。張迷對其一切文字的依戀超乎想像,而非張迷往往霧裏看花,橫看豎看,只道張愛玲神聖不可侵犯。然而不論是迷與否,在歷經一世紀的峰迴路轉,張愛玲的熱度依舊不減,層出不窮的張學輩出,各種書籍文化藝術的探究,如此傳奇魅力,可才是真的足以令人好奇的「張謎」了!今年九月,為張愛玲百歲冥誕,我們製作了「傳奇一百年」特刊,透過四大單元,一同見證百年來張愛玲戲劇性的起承轉合。
第一部分「傳奇的緣起」首先剖析她華麗蒼涼文字的背景。漂泊失愛的人生影響她洞察人心的犀利筆鋒,而美國時期與宋淇夫婦的書信情誼,則構築了她後半生友情的支柱。我們更獨家刊載了這段時期未曾曝光的珍貴書信, 可說是研究張學的重要史料。第二部分「情愛中不能承受之輕」聚焦於小說裏的愛情,不論是樸實的愛、同性的愛或理想的愛,如何在張的筆下化為一幕幕精采動人的故事,而張又在作品中透露對什麼樣愛情的嚮往?
張愛玲不僅善寫作,同時多才多藝,在第三部分「文字的流轉與變遷」裏,便從張的散文、翻譯、插畫,看見張不同的文藝面貌,而其文學的豐富層次更屢屢影響了電影與舞蹈戲劇,彼此相互交融締造出新的作品風貌。第四部分「世代相合的交會」綜觀探論張愛玲的影響,百年來張愛玲獨領文壇風騷,宛如最吸睛的文學香奈兒品牌,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我們百年後,仍讀張愛玲?
最後, 適逢一百的喜事, 我們更製作了「張愛玲10×10」的附錄,精選張愛玲小說創作十大意象,四十部作品完整介紹,以及五十句專屬於張愛玲的張腔金句,回憶經典的隻字片語,反響百歲珍藏。
一百年的光陰,一百歲的故事,張愛玲的身影彷彿未曾離開,永遠有說不完的餘韻未盡,謹以此期做為張謎的起點,並獻給所有張迷,與張迷以外的你。

《字花》NO. 83
平常價 $15.00《字花》NO. 83
我城在他方 | 第三回
◎在「華麗安居」,下沉根本並無可能。| 潘國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目錄
專題:地表之下
封面:HK Urbex
展讀‧地表之下
關天林/啟首語:地下行
前線
張煒森/HK URBEX城市探險 X 潘國靈:感知與想像的深潛
利志達/Surface
彼此
地幔遊記
李進文/開場──由地表至地下
洪茲盈/未來考古札記一:末日的末日
張婉雯/未來考古札記二:罐頭
李奕樵/未來考古札記三:酒瓶
曹疏影/遠行客語
專題小說
龔萬輝/地下突擊隊
譯界
絕緣的地理
Rula Jurdi/同軸電纜
文本
唐睿、鄧正健等/請小心空隙——讀馬克‧歐傑,談巴黎與香港地鐵
雙島紀行‧第三回
劉克襄/貝澳看水牛
黃炳專欄/炳觀點:裕華小腿
特約
字花編輯室/《後話西遊》與《兩個女子》──探索形式流變
一個故事
米哈/體溫還是偏高嗎?
卓韻芝/有時間分享嗎?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十七站 綠背文學
第十八站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續航指南
即日上架/《月相》、《琉璃脆》
書評陣
曹馭博/在自己的心臟裏舞蹈──讀曾貴麟《人間動物園》
惟得/煙尚綠──喝一口也斯茶
崑南專欄/文曲雕龍:不一樣的聖誕
四手聯彈──民粹
楊天帥/回應對《左翼民粹》的批評:政治需要「敵人」嗎?
楊焯灃/Populism
李薇婷/修辭與武器
丘琦欣/民粹的運用與濫用
寫真
onemouthli/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起格
游靜/雲游/蚊與蟻
呂宋桓/一條隱秘的河
廖人/詩三首
葉英傑/長崎酒店窗外的樹
劉偉成/那一夜,住進百貨店的閣樓
寒雙/紫卡超
鳥人/自殺聲明
李嘉儀/鳥體
本事
呂宋桓、寒雙、阿晗
連儂牆
阿晗/無聊瑣事記錄:練習在天橋上企定定
梁莉姿/Life During Wartime──日常運動系列
壓卷
朱嘉漢/不合時宜的字母會:獻給字母會的A-Z

WhyNot 不為什麼 - Vol. 7
平常價 $15.00 優惠價 $5.00可慾而不可囚:
情慾書寫與審查的曖昧關係
張國強╱李邪╱羅子涵
李邪:「我覺得有時候跟審查機構的溝通很重要,我們不可以一直把雙方看成敵人。如果我們一直抱著一種要整死對方的態度,審查機構和藝術家之間永遠不能夠對話。」(頁43)
張國強:「這是自我安慰的說法,完全不同意。當然可以提出一百個在嚴格審查下創作出來的例子,但不要忘記還有千千萬萬因為審查而沒被寫出來的作品。」(頁52)
羅子涵:「(展館)最後決定將假陽具和肛塞這兩樣物品從展覽中撤出……因此,我在貼紙上以一比一的大小尺寸,畫出了這兩樣物品,然後黏在桌子上。所以,他們就像是影子,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輪廓,可是不能清楚看出他們到底是什麼。」(頁55-56)
【特輯】
新加坡同志自豪月:「沙洋」詩歌朗誦會
「這場詩歌朗誦有個特別之處,參與者不僅包含了LGBTQ各內部族群,與性別主題的文學創作者所組成,而創作語言還包括了華語、英語、馬來語、泰語、淡米爾語,以及鮮為人知的克理斯坦(Kristang)。」(頁30)
翻譯作品包括:
義爾凡(Irfan Kasban)《83》(原語:馬來文)
波維納(Pravinaa Ji)《一名女變性人》(原語:淡米爾文)
【專欄】
小鄺
小鄺的豬邏輯 | 有用和有趣
張國強
雕文工坊 | 結束前——失語
劉曉義
劇場 | 很多桌子與很多椅子
黃毅聖
性/別 | 兩個其實不夠:新加坡的多角戀與多偶制
【收錄作品】
詩
余汶蕙◎格仔簿(共1首)
囈卓恩◎升旗禮、愚蠢心事(共2首)
曾詠聰◎季後賽(共1首)
周德成◎我是一條在地球眼淚中呼吸的魚(共1首)
尤索夫◎因/果、針毯(共2首)
蔡欣洵◎異鄉人新聞事件簿(共1首)
崔舜華◎啟示(共1首)
梁海彬◎叫人措手不及的失蹤事件(共1首)
廖偉棠◎死於新加坡的幾種方式(共1首)
空·龍貓◎吧臺上的對話(共1首)
沁㚷◎癮(共1首)
河伯◎黑咖啡(共1首)
悠怒◎妓寨(共1首)
破曉◎斜杠人生、作者(共2首)
阿芒◎瀑布(共1首)
語凡◎鯨的一日遊(共1首)
黃國安◎辦公毒(共1首)
散文
許通元◎謊言宛如身上掉下來的皮質屑
洪均榮◎滅神的勇氣
汪來昇◎新加坡語言的屋檐下
任儉之◎無涯
小說
陸思良◎紙杯
柏菲思◎隱青夢日記
張國強◎我的決定
——《WhyNot 不為什麼》(文學雜誌),第七期,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