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
- CATHY BIG
- Ghost Notes
- hezt
- Rizal Avenue
- Rizal Avenue:菲律賓詩記
- Rizal Avenue:菲律賓詩記(2007—2009)
- Rob Wilson
- Something about Claire
- 《什麼?!詩刊》第一期至第五期
- 一世情緣·美麗與哀愁
- 不可一世
- 中國大陸
- 中年小膽
- 九歌
- 什麼
- 什麼詩刊
- 什麼?詩刊
- 何啟良
- 何宇恆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做臉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冰谷
- 冼文光
- 列車男女
- 剎那芳華
- 劉嘉倩
- 劉寶龍
- 劉育龍
- 十兒
- 南方喧嘩
- 南方大学学院马华文学馆出版
- 南方學院
- 南方學院出版社
- 印刻
- 即將遠行
- 卵生年代
- 台灣
- 吃時間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同志小說選
- 吳岸
- 吳鑫霖
- 呂育陶
- 周天派
- 周清嘯
- 周若濤
- 周若鵬
- 唯出版
- 啃日子
- 商晚筠
- 喧騰的山林
- 喧騰的山林:一個游擊戰士的昨日誌
- 四月風雨
- 回味江湖
- 因時光無序
- 在流牧地
- 在逃詩人
- 執行者
- 基本書坊
- 壁虎
- 夢平
- 大河
- 大河出版社
- 失眠書
- 如果時間尚未磨損
- 姚拓
- 威雷伯
- 婆羅洲
- 孤島少年的盛夏紀事
- 孫松清
- 安煥然
- 家國之幻
- 寶瓶文化
- 小三
- 小曼
- 小曼詩選
- 小說
- 小說的武吉
- 小黑
- 島嶼派
- 希望之島
- 廖婉真
- 廖雁平
- 張光前
- 張光達
- 張勃星
- 張承志
- 張抱川
- 張明敏
- 張泛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待續
- 微型小說
- 情敵
- 愛薇
- 我們留臺那些年
- 我是佛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的童年
- 我的青春小鳥
- 房斯倪
- 扶風
- 拼貼:馬來西亞
- 掀開所羅門面紗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文字燒
- 文學獎拾遺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新加坡
- 新版
- 方昂
- 方桂香
- 方肯
- 方路
- 方路詩選
- 方路詩選I:1993-2013
- 時光
- 時光密室
- 書
- 曾翎龍
- 有人
- 有人出版社
- 有志一同
- 有志一同:馬華同志小説選
- 木焱
- 木部十二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本土的現實主義
- 本土的現實主義:詩人吳岸的文學理念
- 朱自存
- 李嘉雯
- 李圣祥
- 李天葆
- 李宗舜
- 李宣春
- 李晉揚
- 李有成
- 李永平
- 李永平的文學行旅
- 李錦宗
- 李開璇
- 村上春樹
- 杜忠全
- 林健文
- 林幸謙
- 林建國
- 林悅
- 林明發
- 林春美
- 林春美、陳湘琳
- 林永得
- 林韋地
- 林頡轢
- 林麗娟
- 梁放
- 梅淑貞
- 楊邦尼
- 歲月如歌
- 歲月如歌:我的童年
- 母墟
- 母音階
- 母音階:大山腳作家文學作品選集1957-2016
- 毛毛之書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來昇
- 沙河
- 沙禽
- 泡沫
- 洪泉
- 流俗地
- 流俗地【簡體版】
- 海凡
- 海外
- 海峽邊城
- 海東青
- 淡瑩
- 渡海以後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儀恆
- 溫綺雯
- 火,與危險事物
- 火,與危險事物:黃錦樹馬共小說選
- 無光城鎮
- 無光城鎮第一部:執行者
- 無所事事
- 無花
- 牛油小生
- 猴杯
- 王修捷
- 王嘉涵
- 王潤華
- 男人這東西
- 男女之事
- 男女之事(All the Pretty Faces)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白先勇
- 白垚
- 白餐布
- 盧姵伊
- 盧潔欣
- 相思難渡
- 砂拉越
- 祝家華
- 祝快樂
- 祝快樂掟日子
- 神秘之歌
- 禁果宅配便
- 禤素萊
- 秀威資訊
- 秘密河流
- 秘密河流 Something about Claire
- 窩囊廢大反擊
- 等待一棵無花果樹
- 簡體
- 簡體版
- 繁體
- 羅成毅
- 羅樂詩
- 翁弦尉
- 翁菀君
- 老人之書
- 聆聽陌地聲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背景音樂
- 胡明進
- 臘月斜陽
- 致美好的灰色
- 與島漂流
- 與島漂流:馬華當代散文選
- 英培安
- 范俊奇
- 荒廢
- 菊凡
- 華文
- 華語語系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土腔風格、華夷風與作者論
- 葉欣榮
- 葉福炎
- 葉蕙
- 葛敏
- 蒼蠅
- 蔡志禮
- 蔡明亮
- 蔡穎英
- 蔡興隆
- 蕉風
- 蕉風512期
- 蕉風——489 期
- 蕉風——490期
- 蕉風——491期
- 蕉風——492期
- 蕉風——494期
- 蕉風——495期
- 蕉風——496期
- 蕉風——497期
- 蕉風——498期
- 蕉風——499期
- 蕉風——501期
- 蕉風——502期
- 蕉風——503期
- 蕉風——504期
- 蕉風——505期
- 蕉風——506期
- 蕉風——507期
- 蕉風——508期
- 蕉風——509期
- 蕉風——510期
- 蕉風——511期
- 蕉風——513期
- 薇達
- 藍海韻
- 號角舉起
- 號角舉起:馬華同志小說選2
- 虹影
- 蠻荒傳奇
- 褪色
- 記憶書冊
- 許友彬
- 許文榮
- 許維賢
- 許裕全
- 許通元
- 詞語
- 詩
- 詩人吳岸的文學理念
- 詩圖誌
- 詩在途中
- 詩在途中——黃遠雄詩選
- 詩字
- 詩的回憶及其他
- 詩路
- 謝佳霖
- 謝征達
- 謝明成
- 象形
- 貓
- 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
- 貓影偶爾出現在歷史的五腳基
- 賀淑芳
- 賴殖康
- 走動的樹
- 趙少傑
- 跨性別與新馬小說特輯
- 跳蚤
- 辛金順
- 農夫
- 迷宮毯子
- 遊川
- 過客書
- 過而不往
- 選集
- 邊境
- 邢詒旺
- 邢詒旺、周若濤
- 那天晴
- 邱苑妮
- 郭史光治
- 郭詩玲
- 鄧寶翠
- 鄧觀傑
- 鄧阿藍
- 鄭彩萍
- 鄭羽倫
- 鄭良樹
- 鄭雲城
- 重返詩鈔
- 重返馬來亞
- 錄鬼簿
- 錄鬼簿 Ghost Notes
- 鍾可斯
- 鍾怡慧
- 鏤空與浮雕
- 鐘可斯
- 長篇小說
- 阿卡貝拉
- 阿鯨
- 陳凱祥
- 陳劍
- 陳可歆
- 陳嘉榮
- 陳大為
- 陳強華
- 陳慧樺
- 陳政欣
- 陳湘琳
- 陳筱演
- 陳翠
- 陳蝶
- 陳鵬翔
- 隨軍翻譯
- 雜誌
- 雨川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電影
- 靈/性籤
- 青天白日涼颼颼
- 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之輕
- 風依然狂烈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養死一瓶乳酸菌
- 餘生
- 香蕉戲碼
- 馬來西亞
- 馬共
- 馬共小說
- 馬崙
- 馬華同志小說選2
- 馬華當代散文選
- 馬雲們
- 馮垂華
- 馮白羽
- 鹽
- 鹽:短詩和現代俳句集
- 麥田
- 黃俊麟
- 黃子
- 黃子揚
- 黃梅雨
- 黃樹發
- 黃琦旺
- 黃瑋霜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黃鬱蘭
- 黃龍坤
- 黎紫書
- 黑光/白影
- 龔萬輝
象形◎游以飄
平常價 $21.00推薦語
◎柏樺(詩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新加坡詩人游以飄以其知性空靈的詩歌風姿為古老的象形漢詩注入了新鮮的南洋目光及活力。他的這本新詩集《象形》,總體的詩藝更加凝練精緻,形式也更加嚴格講究。書中好詩之多,不可一一枚數,單指出其中一首《花園》!它特別讓我百讀不厭、常讀常新。從此,我跟隨他內斂含蓄的詩歌之音——「靈動的羚羊角,奪目的虎皮紋,飛翔的孔雀尾,蟄伏的烏龜板」——細細品鑑,涵詠不停,真正領受了他的詩歌魅力——「從愉悅開始到智慧結束」。
◎車前子(詩人)
游以飄是新加坡詩人,我讀其詩,常有驚喜:豐富的漢語詞彙量,當代中國詩人裡也屬少見。我曾說過,一路從聞一多、卞之琳、何其芳、戴望舒讀下來,讀到游以飄,不會「咔嚓」而斷,他延續漢語新詩傳統中「古典」一脈。能夠延續,就是向前,這向前一步在我看來,他是用他的方法踏往「語言遊戲」,成為一首詩的「情感線路圖」。在不乏抽象的「情感線路圖」上行走的文字卻如此具體,又耽於美色:美即形,色乃聲。總有讀者會知道,對一首詩而言,沒有比形與聲更重要的「資質」。游以飄是少見的漢語「美色詩人」——我稱之為「資質詩人」。
◎泉子(詩人)
游以飄是一位重於煉字的詩人,他的詩歌著力於發現與捕捉詞語與詞語之間被我們熟視無睹的關聯。而他的抱負顯然又不止於此,或者說,詩人恰恰是以他的敏感為我們一次次贏得了重新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契機。
作者簡介
游以飄,本名游俊豪(Yow Cheun Hoe)。 1970年馬來西亞霹靂金寶出生,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2002年),任教於南洋理工大學,擔任華裔館館長、中文系主任、中華語言文化中心主任。 2016年創立「南洋詩社」、「南洋詩會」。以中文創作詩,曾獲重要文學獎包括花踪文學獎新詩首獎(1995、1997年)、新加坡金筆獎中文詩歌第二名(2005年)。 2016年出版詩集《流線》,榮獲《聯合早報》2016年書選。 1995年與友人出版散文合集《十五星圖》。作品發表於《聯合早報》(新加坡)、《星洲日報》(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馬來西亞)、《蕉風》(馬來西亞)、《詩歌月刊》(中國)、《草堂》(中國)、《廣西文學》(中國),收錄於2015年、2016年《文字現象:聯合早報〈文藝城〉文選》。

島嶼派◎周天派
平常價 $28.00竟此成為迷路的人
第三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
備受矚目的年輕詩人周天派第一本詩集
─── 知名詩人、散文家、小說家、翻譯家、學者 傾心推薦 ───
管管‧楊澤‧陳黎‧劉克襄‧孫維民‧柯裕棻‧廖偉棠‧陳雨航‧陳子謙‧鄒佑昇
好評推薦/
【第三屆周夢蝶詩獎 • 評審評語】
詩人周天派這本詩集,乍看樸實無華,不見現代詩中慣見的,繁複的長句,跨句,在我們的閱讀經驗裏,似乎就少了一番氣勢。
的確,周天派詩寫得太乾淨了,除了遣詞命意明白易懂,他的機智,幽默也有點乾,甚至乾得很,英文說dry humor,不無讚美之意。他的詩完全不同於台灣時下的主流寫法,章法,縱使這在以黏膩,濕潤為尚的現代詩壇並不討好。
相對於其他人,他一點也不多產,但警策之作不少,既幽默又機警。其中寫景的句子尤其生動明亮極了,意象簡單,思考卻十分精要,精采,令人印象深刻。
此集堪稱洗練,節制而有深意,珠玉之篇(gems)甚多,甚耐細讀,多嚼幾遍後,原汁原味自現,是一部有人生歷練經驗的作品。
─── 詩人楊澤
管窺蠡測未見全局;是詩之境界,多言多錯。
詩之妙;永遠在虚無縹緲間,讀之餘味無窮,一說就破,焚琴煮鶴死在當下。
就如戀愛,展轉反側不能成眠。
好詩讀之如中毒,永難痊癒。好詩如伏羲創的八卦别無分號,千秋獨樹。
周天派某些小詩就給我中了毒,是詩毒,願意中,但是詩毒難醫也!
─── 詩人管管
多年前我在東華大學創作所教現代詩研究課時,以早慧之姿出現在我面前的周天派,已然是我的詩友兼老師了,他們幾位新銳年輕詩人課堂內外給我相當多的激發。如今天派這本獲獎的處女詩集《島嶼派》氣派問世,讓我再次眼前一亮。這些詩作清晰地告示著一種嶄新、晶亮、精鍊的詩風,並且——用他〈基礎詩歌〉這首詩的標題來說——儲蓄著眾多帶給閱讀者生之氣力與體悟的養料,曼妙地成為某種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基礎的詩歌/詩意手冊。從〈夢想〉(「我們走在迷人的路/竟此成為迷路的人」)這樣的迷人警句,到〈生活〉就是「生吃活人」這種耀眼、醒目的「陰影的謎語」,我們彷彿咀嚼著一塊帶著獨特海的方糖、砂糖味道,鹽味、甜味參雜的「島嶼檸檬派」——其簡稱,就是在此令我們垂涎的《島嶼派》,或周天派。
─── 詩人陳黎
《島嶼派》的作品,有的輕盈,像一口迷你水果派;有的厚實,像靜坐千年的島嶼。周天派的小詩機智幽默,每一行都是敏捷的閃電,每每直指人心,也直指笑穴。有時候他的小詩也見柔情,而當他寫得再長一些,抒情的後勁就更重凌厲。
愛情的苦甜、時間的暗傷都是他一再回頭的主題,有時候寫得輕重難分。例如小詩〈舊識〉寫重遇喜歡自己的女生,詩人感慨「以前我們甚麼都沒做/現在她已有兩個小孩」。其中既有歲月的蒼涼,也藏著真誠得近乎滑稽的抱怨︰以前我們甚麼都沒做!居然甚麼都沒做!
人生得意需盡歡,讀詩大概也一樣。讓我們對號入座,迎接他在〈愛河〉的熱情邀請︰「我已經跳下去了,/你怎麼還在堤岸?」
各位讀者,還不趕緊來涼快涼快?
─── 詩人陳子謙
●
周天派出生於檳榔嶼喬治市,幼時在熱帶島嶼水上木屋傾聽海浪成長,十九歲赴臺留學,自此以臺灣島(高雄)為半個家鄉,畢業後至另一小島工作,每隔一段時日浪遊各地島嶼……寫詩逾十年,等一個機緣,終於結輯一冊《島嶼派》。
詩集分為七輯,收錄西子灣時期,花蓮小村時期,浪遊時期等不同階段六十餘首作品。
編排設計上,每一輯以數首小詩作序曲,亦為輯與輯之間的間奏,小詩合計四十首。
希望讓人讀起來有些意思,又不致太齊整,留些許空間放杯水,起身伸懶腰,聽一聽風聲海聲,看一看窗外光景,或攜帶出遊至遠近島嶼,分幾次讀,這樣剛好。
全書作品共百餘首,最末加上一首隱藏曲目(hidden track)。
●
詩人並不多產,然而不覺亦寫了十數載,首部詩集在語言,內容與形式上顯見廣泛而豐實的探索,真摯而深刻的詩心,且仍自成一派,贏得不同世代知名詩人、作家、學者齊聲推薦!
周夢蝶詩獎學會評審,臺灣詩壇祭酒楊澤更是讚譽:「周天派的詩完全不同於台灣時下的主流寫法,章法。既幽默又機警,有些寫景的句子尤其生動明亮極了,意象簡單,思考卻十分精要,精采,令人印象深刻。此集堪稱洗練,節制而有深意,珠玉之篇(gems)甚多,甚耐細讀,多嚼幾遍後,原汁原味自現,是一部有人生歷練經驗的作品。」
享譽國際詩壇的詩人、翻譯家陳黎亦如此褒揚:「天派這本獲獎的處女詩集《島嶼派》氣派問世,讓我再次眼前一亮。這些詩作清晰地告示著一種嶄新、晶亮、精鍊的詩風,並且儲蓄著眾多帶給閱讀者生之氣力與體悟的養料,曼妙地成為某種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基礎的詩歌/詩意手冊。」
《島嶼派》選收不少令人擊節歎賞的小詩,散文詩與讀畫詩,確屬近年各地中文詩集所稀見,值得讀者關注。
倘若你是知音,當能聽見其中清朗嘹亮,純淨澄澈的獨唱,在一頁頁翻閱中召喚內在島嶼的海洋奏鳴曲。
帶這本《島嶼派》,到任何你想望的地方吧。當你以指尖翻閱世界如浪,願每一片浪花都懂你,願今日的你懂得過去,願你從明天起,做一個隨時出發,隨心安住的人。
願這本詩集,陪伴你於檳榔嶼,臺灣島,南丫島,海之京都,馬爾代夫,加勒比海,西班牙,大溪地,塔斯馬尼亞,西西里,冰島,北極……
作者簡介
周天派
Skypie
出生並成長於檳榔嶼姓氏橋水上木屋,十九歲赴臺留學。
海的孩子,色盲,麥兜粉絲。
喜歡小孩,詩,孟克柔,飛機餅乾。
偶爾在刷牙或騎車時,會想寫詩,想到美好與被傷害過的。
得過幾個不大不小的獎,愛過幾個不對不錯的人。
周天派,畢業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中山大學中文系,
孔聖廟中華中學,輔友小學,春田花花幼稚園。
曾獲臺灣周夢蝶詩獎首獎,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新詩首獎,
《幼獅文藝》YOUTH SHOW與「菁世代」推薦創作者,
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南洋商報》與《光華日報》副刊年度詩人,
新加坡全國詩歌節創作賽雙語首獎等。
著有詩集《島嶼派》。
facebook @ piepoem

【預購】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假牙
平常價 $24.00不世出的詩人「假牙」之出世傑作,終於正式引進台灣!
引發兩岸三地讀者驚惶(笑得假牙差點掉出來),
掀起詩人封筆熱潮(被假牙打敗),
陸續有人樂不可支狂推薦!
《我的青春小鳥》收錄了大馬作者假牙(1962-2063)詩作一百零五首,全是他不時文藝病發的副產品。讀者該額手稱慶的是他沒有把小學作品也包括在內。更可喜可賀的是,這將是假牙唯一詩集,在寫了一首關於口臭的詩以後,他已江郎柴盡。甚至無法完成為雞屁股作詩的宏願。
〈鄉愁〉
那年去非洲旅行/他爸爸被獅子吃掉/他媽媽被鱷魚吃掉/他弟弟被黑豹吃掉/他妹妹被蟒蛇吃掉/現在每逢想家/他就去參觀動物園
〈遲鈍〉
2突然發覺1和3一直都在身邊/感到非常幸福
〈無題〉
兒時的夢是一枚雞蛋/現在他夢見烤雞/於是傷心的哭了
〈鬼故事〉
咦,/我的身體呢?
嘲諷/顛覆、愛情/反愛情、天倫/反天倫……這不只是一本詩集,更是每個人一生都要擁有的歡笑高潮絕品。就像假牙一樣,有了它,我們才有力量大口咬下這苦悶的人生!
本書特色
【暢銷史實記載】
◎2005年首度在馬來西亞出版,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傳說中全大馬最暢銷詩集,被偷渡到中港台後更迅速搶購一空。
◎2011年作者手癢再版,小鳥依舊青春活力旺,很快高掛絕版。
◎2016年,讀者千呼萬喚,台灣終於也將有自己的假牙傳奇!
作者簡介
假牙(1962-2063),《我的青春小鳥》詩集橫空出世,讓不世出的假牙被視為一夜間從石頭爆出來的文壇奇葩。查實假牙花非花,若要將之比喻為植物,那喬木會更為貼切──他在混沌初開時寫了一個劇本,獲得該年的台灣優良劇本獎。他在青春期寫了一篇散文,獲得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的花踪文學首獎。其後他開始以數量堪比恆河系沙子的不同筆名,寫過小小說和遊記,雜誌專欄,以及仍然在寫的影評(因筆名每個禮拜不同,搞到編輯須以「寄自倫敦」為標記方便作業)。直至前中年期,他才公開與詩纏綿半生的地下情,並許他跟詩的結晶品一個合法名份,世人此時才得知,假牙有鳥,名青春。
假牙現在在倫敦敦倫,偶爾在電影院睡覺。
假牙討厭你。

蕉風——489期
平常價 $16.00《蕉風》刊物創辦於1955年11月,本由新加坡友聯出版,但於1999年2月停刊,共出版488期。 2002年12月,《蕉風》復刊號第489期在南方(大學)學院馬華文學館製作、編輯,後由南方大學出版社出版。
第489期內容
【蔡明亮專題】
內容包括蔡明亮訪談錄、蔡明亮相關評論、蔡明亮的劇本與散文創作等等。
【沙禽詩輯】
收錄「沙禽詩輯座談會」文字記錄、沙禽與房斯倪的精彩詩作與何啟良的評論。
【閱讀英培安】
收錄英培安的訪談錄、張錦忠與翁弦尉對英培安的評論,與英培安的三首詩作。

褪色◎黃琦旺
平常價 $16.00黃琦旺散文集《褪色》分三輯收錄十五篇散文。追憶生存當中石化了的過去,而當前還來得及被敘述的事情,用修理鐘錶的意志追尋突如其來又倏忽不見的時光。輯一《記憶你為塵土》五篇是以追溯大哥而勾起的城市往昔。輯二《未及》六篇多是自身反思。自身和反思是背對著背的,各別往前看無從回顧,形成純粹的等待或凝望。輯三《換了人間》四篇相對是空間刻度,有切切實實歷歷在目的人物和事物。兩輯縱貫,是把作者帶到當前存在的軌跡。
作者簡介
1966年出生於雪蘭莪雙溪威鐵船公司。愛閱讀,想寫作,以教學為生。作品散見於《蕉風》、《中文人》、《學文》、《當代評論》等本地華文文學與學人雜誌,亦常在華文報章發表散文及各類書評。文章被選入本地二十二為青年學術人的自述《文學札記》、散文選集《與島漂流》,學術論文集《馬華文學讀本》及拉曼學院中文系編《馬華文學讀本》,2014年更應尊孔校友會之邀約編著《在那光明的季節裡——1971年香港銀星藝術團吉隆坡賑災義演始末》一書。

記憶書冊◎辛金順
平常價 $16.00《記憶書冊》是辛金順第四本詩集。這是續《詩圖誌》後,在文學館出版的第二冊詩集集。詩集共分四輯,主要以家族與早期記憶為書寫題材,然後進入地方志書寫的吉蘭丹州圖誌與北京書寫,以行書草書、古詩變奏、動物等入詩,共收72首新詩。詩集另附陳大為《吉蘭丹州圖誌》詩評,裡邊稱道此組詩是辛金順「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座地景。」
作者簡介
辛金順曾獲中國時報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優選獎、梁實秋散文特優獎、府城文學新詩首獎、桃城文學新詩首獎、中央日報新詩獎、全國學生文學散文獎、全省古典詩詞首獎等;著有散文集《江山有待》、《一笑人間萬事》、《月光照不回的路》;詩集《風起的時候》、《最後的家園》;並主編《時代新書——中國現代小說選讀》等。

詩圖誌◎辛金順
平常價 $16.00辛金順(筆名辛吟松)第三冊詩集,是續《最後的家園》刊行後,迄今十二年才再出版詩集。詩集共分三輯,作者自敘:「輯中詩作除了少數為參加文學獎而寫之外,大部份都是一時興起之作。隨性,意即去掉機運,心轉如如,讓詩自然來去於天地之間;後來在第一輯中,卻發現了幾首詩作集中於童年書寫,但非一般評論者所傳抄的田園之歌可以概括。這裡頭懷著一種悼亡,或一種生命鄉愁的表述,它背底里欲對抗的是資本主義肆虐下所造成的許多消失,包含純樸的美好。第三輯卻以情詩為主。我相信『無法把情詩寫好,就不是個好詩人』的說詞;故我雖仍無法達至『好詩人』的臻境,卻總是努力著往那聖地傾前,並且深信,人人都存在著可以成為『好詩人』的潛質內性的。」
作者簡介
辛金順曾獲中國時報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優選獎、梁實秋散文特優獎、府城文學新詩首獎、桃城文學新詩首獎、中央日報新詩獎、全國學生文學散文獎、全省古典詩詞首獎等;著有散文集《江山有待》、《一笑人間萬事》、《月光照不回的路》;詩集《風起的時候》、《最後的家園》;並主編《時代新書——中國現代小說選讀》等。

有志一同:馬華同志小説選◎許通元編
平常價 $20.00內容簡介:
1.商晚筠:〈街角〉
2.翁弦尉:〈游走與沉溺〉
3.梁偉彬:〈剩下是全部〉
4.陳志鴻:〈養〉
5.黎紫書:〈裸體男人〉
6.許通元:〈數夢〉
7.李天葆: 〈暗紅的灰燼〉
8.陳蝶:〈落馬壇烽煙錄〉
9.夏紹華: 〈日影〉

蒼蠅◎冼文光
平常價 $20.00内容简介
這是一部將國族、宗教、政治、鄰國關係、社會新聞、性愛,
小說中有很多名字可套出另一些東西,包括男主角與女配角等,
這是一部在地的前衛小說。
作者簡介
冼文光,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MIA),
曾組搖滾樂隊MUSHROOM/PROST於新加坡演出;
著有詩集《以光為食》、《RIZAL AVENUE菲律賓詩記》;長篇小說《情敵》;短篇小說集《
目前於新加坡從事廣告創意與作畫、

【預購】馬雲們◎冼文光
平常價 $24.00內容簡介
《馬雲們》是本虛擬的中長篇小說,作者是馬華文壇的知名作家冼文光。
這本小說是國內文壇較少作者觸及的”科幻”小說。機器複製人當道的虛擬世界,誰是馬雲? 人人都是馬雲? 從而道出人類生存的環境正急速改變,我們是建設者,還是破壞者? 還是根本就只是種種制度下的產物?
書中的中心思想是自主思維已是一套沒用的系統,生存其實是一個假像,意識只是個不斷在升值的App,什麼時候才是完整? 我是一個人?是一台機器?還是一個軟件? 而那有靈魂的機器和沒靈魂的肉體,差異在哪?馬雲跟我有關係嗎? 嘗試在母帶外,再弄出一個別的虛體? 那你為什麼會出現?因為你思故我在? 《馬雲們》, 有點卡夫卡,有點石黑一雄。
作者簡介
筆名冼式,1970年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 1992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 (MIA) 曾獲第二十五屆臺北聯合報文學獎新詩大獎等。
漫畫獲刊於美國、中國、韓國、泰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報章,歌曲收錄於新馬搖滾合輯與《吃風》(EATING AIR) 電影原聲帶 ,著有詩集《以光為食》、《RIZAL AVENUE:菲律賓詩記》, 《黒光/白影》 短篇小說集《柔佛海峽》、《男女之事》 長篇小說《情敵》、《蒼蠅》 繪本《CHINAX’PERIENCE》 目前從事廣告創意、詞曲創作、寫作與作畫。

情敵◎冼文光
平常價 $18.00
作者简介

【預購】卵生年代◎龔萬輝
平常價 $16.00
作者简介

【預購】詩的回憶及其他◎李有成
平常價 $26.00內容簡介

【預購】母音階:大山腳作家文學作品選集1957-2016◎辛金順主編
平常價 $24.00內 容 簡 介
檳城大山腳,是馬華文學重鎮,歷來作家詩人輩出,多有閃光。此書選入的二十六位作者,除了土生土長於大山腳之外,也包括曾在大山腳求學、工作,或後來移居於大山腳的創作者。
這批作者群的創作意識,相當統一的焦聚在自己成長的土地上:人物、歷史、習俗、民情、記憶和地理景觀,鋪展出在地的生活情態。
以伯公埕為信仰文化中心,日新中小學的教育搖籃,社團會館林立所形成的華人精神場所,其實都隱含著地方和情感的詩意召喚,共同孕育小鎮獨特的文學氛圍,也形塑了作家的特質和面貌。
山腳作家/詩人群象:
小說:游牧、林華、宋子衡、菊凡、陳政欣、小黑、朵拉、郭詩寧
散文:王葛、憂草、葉蕾、寒黎、陳天賜、趙少杰、菲爾
新詩:蕭艾、艾文、沙河、楊劍寒、陳強華、方路、張光達、吳龍川、邱琲鈞、張瑋栩、鄭田靖
主 編 簡 介
辛金順,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國立中正大學﹑南華大學與拉曼大學等。
曾獲中國時報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優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新加坡方修文學獎新詩與散文首獎、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新詩首獎與散文特優獎、府城文學新詩首獎、桃城文學新詩首獎、台中市文學新詩首獎、梁實秋散文特優獎、華僑聯合總會華文著述獎散文、新詩與人文學術著作首獎、大墩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灣省古典詩詞首獎等。
著有詩集:《風起的時候》、《最後的家園》、《詩圖誌》、《記憶書冊》、《說話》、《注音》、《在遠方》、《時光》、《詩/畫:對話》;散文集:《江山有待》、《一笑人間萬事》、《月光照不回的路》、《私秘語》、《家國之幻》;論文集:《秘響交音──華語語系文學論集》;論著:《知識份子的存在與荒謬──錢鍾書小說的主題思想》、《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主編《時代、典律、本土性:馬華現代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時代新書:中國現代小說選》,及總編《馬來西亞潮籍作家作品集(1957-2014)》(新詩、散文、小說)等。

【預購】拼貼:馬來西亞◎辛金順
平常價 $22.00內容簡介
文學的地方記憶,或地方的文學書寫,都涉及了個人與集體的想像編碼,它形成了記憶儲存、繪製、創造和再現的功能演示。換句話說,一個小鎮的歷史,可以通過文學的符號系統加以保存下來,不論是通過詩、散文或小說,都可以經由個人記憶、經驗、生活情態與地方進行連結,由此而召喚出集體的認同意識,以及對家園/國的歸屬感。
辛金順以「拼貼」馬來西亞各地的城鎮做為旨向,建構視域下的地方詩誌,並讓詩與圖像/照片進行文本對照,或讓文字與影像連結,映現出地方和情感的詩意召喚。
書分三輯。輯一:地誌.拼圖;輯二:我的家庭(長詩);輯三:馬來西亞。
作者簡介
辛金順,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臺灣國立中正大學、南華大學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等。
曾獲中國時報新詩首獎、臺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優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新加坡方修文學獎新詩與散文首獎、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新詩首獎與散文特優獎、府城文學新詩首獎、桃城文學新詩首獎、臺中市文學新詩首獎、梁實秋散文特優獎、全球星雲文學獎、華僑聯合總會華文著述獎散文、新詩與人文學術著作首獎、大墩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臺灣省古典詩詞首獎等。
著有詩集:《風起的時候》、《最後的家園》、《詩圖誌》、《記憶書冊》、《說話》、《注音》、《在遠方》、《時光》、《詩/畫:對話》、《詞語》;散文集:《江山有待》、《一笑人間萬事》、《月光照不回的路》、《私秘語》、《家國之幻》;論文集:《秘響交音──華語語系文學論集》;論著:《知識份子的存在與荒謬──錢鍾書小說的主題思想》、《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主編《馬華截句選》、《母音階:大山腳作家文學作品選集1957-2016》、《時代、典律、本土性:馬華現代詩論述》、《時代新書:中國現代小說選讀》,及總編《馬來西亞潮籍作家作品集(1957-2014)》(新詩、散文、小說)等。

【預購】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林健文
平常價 $16.00內容簡介
林健文第一本詩集。
詩分六輯,詩人稱「系列詩」──有以動物、愛情、歷史、城市為題,繁衍出的系列詩作;也有以村上春樹書名為題,以及顛覆馬華小說、詩作篇名的「全新創作」。
詩人說:「或許我是把它當作一個企劃在做的,從收集資料,安排詩的內容等等,那就像是編排一場舞台劇,每首詩都有它特定的功用和粉飾,來帶出導演的主題。」
著名詩評者張光達為詩集作長序推薦:
「林健文的詩,拼貼都市生活即景,觀察城市中的人物,生命的浮光掠影與文字符號的互文交錯,充滿後現代書寫的特徵。
詩人觀閱城市中的歷史碎片,將這些散失或碎裂的歷史文化,藉詩句的現實生活片段/片斷形式,一一組織或縫補起來,讓讀者重新追記和確認,最為令人動容。」
詩人簡介
林健文,1973年生。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人,畢業於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工業科學系。曾參與工大文學組織「孤舟工作室」 ,出版合輯《本城花展》。
創作以詩為主,曾獲星洲日報第六屆花蹤文學獎新詩推薦獎、第四屆花蹤文學獎新詩佳作獎等。部分作品收入《馬華文學讀本I──赤道形聲》及《有本詩集:22詩人自選》。
雨花雲蕊舊月落◎李天葆
平常價 $25.00浮生味
記得廚房裡總有一盒「躍進」牌乾菜筍——大概孩提時代便見識了,長方形的盒子;是雪菜乾混合了筍乾?封面分明畫得一清二楚,兩樣事物並列依偎著;是浙江余姚特產,介紹文說明是用來「燒烤麩、燒肉燉鴨、烤毛豆子……」打開來一陣甘香——但以上所述的盡是浙派菜,乾菜筍輾轉來到東南亞,怎麼是會來燒烤麩。十多年前在上海,吃過烤麩,有沒有加菜乾未必記得,豆瓣醬似乎是有的。我是麵製品的擁戴者,看王宣一寫吃,說烤麩可以家裡親手做,讀後飢火大盛。我媽是煮老人麥片時擱一些進去,那菜乾先要用水草草洗過,一下子即可,免得把咸味洗去了——煮好的一碗熱騰騰稠粥,咸香微甘,很有滋味。矯情一點,難保不會扯到嚼菜根香,領悟平淡之道。自己私下煮過一兩回,看來那菜筍乾洗得稍久,祇剩些微菜香,咸氣全失——更清淡,更像體會淡味自悠長的境界。
吃到最清淡,不過是白粥——小時候拔牙,止痛了沒多久,祇好吃粥,配醬油,還有罐頭菜心。那深褐色小瓣菜心,確實爽脆入味;祇是一想起,恐怕有臥病的錯覺——像是平日好好,自然不去碰這樣的食物。白粥單調,偶爾打一個蛋下去,趁熱吃,仿佛那種營養溫飽也來得很豐豔似的——蛋白蛋黃在碗裡開了花,粥色漸化為淺金嫩黃。後來竟然學會吃皮蛋——他們叫它松花蛋、千年蛋。醃製極其入味到家,剝殼,茶晶剔透的膠狀體,裹住了一丸灰青黏綿的「糖心」,異味愈重,那泥漿膏狀的精華更屬上等,與清湯寡粥一同吃,真的絕妙。茶樓早市的廣東粥品,大都煮得濃稠,是磨了米漿,另加味精熬煮,單點一道皮蛋粥,也是很飽肚的——某些樓面頭手毫不吝嗇,捨得放一兩個皮蛋,切一大把姜絲蔥花、麻油澆淋,坐在鬧語盈耳的一隅吃著,頗有情調。
用所謂電子慢煮鍋熬粥,倒是方便——另買一方雞胸,煮熟了,撈上來剝成絲狀,放進粥裡,成了雞絲粥。花生先浸泡,入鍋再煮——好在不必怎麼探顧火候,幾個鐘頭後,揭開厚玻璃蓋子,芳香撲鼻。祇是一大鍋,要連吃兩天,可卻不見得膩得倒胃,反正一人對付著,簡單得很。其實煮一道馬鈴薯泥也行了:一隻絳紫色深碗,加洋蔥柑欖油,油鹽酌量,攪絆即成——半中不西的沙拉,倒是懶漢的恩物。犯了那一條筋不對的時候,也會大炒特炒:一個大鍋,一隻平底鍋,爐開火熱,一把鏟子劃動得如山響,仿佛大廚。長壽麵馴服地躺在開水裡,另一盆子水等著「過冷河」——浮生多變,隨舟過渡,來不及感嘆岸邊風光,唯平常日子入口的滋味,好歹是實實在在的。
作者簡介:李天葆
祖籍廣東大埔人,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十七歲開始寫作。
已出版著作包括散文《紅魚戲琉璃》、《紅燈鬧語》、《斜陽金粉》、《珠簾倒卷時光》。人物傳記《艷影天香》。小說集《桃紅鞦韆記》、《南洋遺事》、《民間傳奇》、《檳榔豔》、《盛世天光》、《綺羅香》、《浮艷誌》等。
繪著簡介:陳沛珛
插畫接案工作者。
曾出版繪本《一直一直躺著睡》。 目前也嘗試創作圖像小說。
個人網頁:www.behance.net/peihsiu
試閱
〈這個時代,我們都需要冰箱〉
買了那種酒店才有的小冰箱,就讓親人一直埋怨至今——其實也真是的,除了不佔位置之外,裡頭空間狹仄,能存放的事物實在不多。於是那些蔬菜水果稍微買多了,就挨挨擠擠的塞進去,久了,還要一樣樣掏出來辨認,確實是笑話。最早之時,不過圖個方便,做一個樣子意思,有個箱櫃擺放冷飲,看電視不愁沒有潤喉劑,作用祇是點到為止——誰耐煩要大規模的囤積居奇?但是體積稍小,還要找個矮茶几來墊放,裡面也沒有燈泡,打開來每每被誤會壞了。可是時間過了,也就習慣——它成了廚房裡一員,頂上陸續加放了雜物,比如一個紙盒,盒裡疊疊層層皆是紙包飲料,美祿好力克之類的,後來連中國玫瑰紅熱水瓶也上了架,那所謂低膽固醇雞蛋買回來,一托托纏排上去,也不怕危險。接著也沒有人覺得這冰箱怪——習慣性累積,到底逐漸認同了它的存在。
以前服務的杏壇單位茶水間有個冰箱,墨綠色,有一陣子與一個寶島太太混得熟,她每早拿蔬果存放冰箱,用以果汁機打汁,我則與之相約吃這精力湯——卻屢屢遇見這茶水間後邊休歇房裡蹣跚出來的女上司:她釵橫鬢亂,花容憔悴,手環抱枕;我大抵就認識到甚麼是特權的極致。女上司貪小便宜的習氣很重,每有研討會餐點的甜品小點,她索性拎塑膠袋子裝個夠,拿不回去就扣押在茶水間冰箱。她意欲推冰箱門而有所顧忌的神情,一直揮之不去——其大膽遠不及另一位位高權重的好姐妹:夫家經營的糧食生意,她即大剌剌地捧住一包包貨周旋辦公室,工作量小則用來頻頻開會,會議記錄丟給新人做,「新人新豬肉」,可是每人連上期會議記錄複印本都欠奉,完全省略覆准前期議案——她拿來應付上頭就夠,沒必要給大家看。政治動物無處不在,她大概就是前世便屬於史前即鍛煉好的一流品種;國家朝野政黨正需要人才,宦海廝殺用得著。時間用在何處,是看得出來的:是非人情的分派不在話下,靜觀各路人馬的來龍去脈,擇弱而噬,行事大多潛伏在背後。兜口兜臉地破功,如潑婦罵大街,破壞了她雍容堆笑的美好形像,僅此一次——元氣大傷,她午夜夢迴理應悔不當初。我與寶島太太小憩,飲著健康的綠色精力湯,講著不著邊際的閒談,眼裡看著滿樓飛飄政治異味,政治怪物嚎叫,祇能肚子裡「腹誹」,或者當作追看連續劇——事後即使是當事人也轉身化為旁觀者,滴血的心就擱在冰箱裡冷藏。
學校裡根本就是做張做致弄虛作假的好場所——「又要做人,又要演戲,很不上算」愛玲女士名句一矢中的,祇有天賦異稟者可青雲直上,不是聖人就是撈家。餘者庸庸碌碌不過為三餐溫飽,夾在多層裡充當夾心人,慣了就「死豬不怕燙」,生活安穩無波地乘舟過江,一樣的結婚生子,等退休,等發財。對於走路搖搖擺擺的未來主人翁,「上學是帶給個人平庸的第一步、明明就有許多值得教值得學的事,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這不是我的句子,是那個肩膀站著烏鴉的男主持人說的。他「惡毒」的認為學校是「年輕人的停屍間」——這可不是巨大的冰箱麼?肉體逐日成長,餵養我們自以為重要的精神糧食,衡量過的長肉劑,計算過的營養素,思想發展即冰封在結霜的冰格裡,老早在孩提時代就昏迷,甚至死亡。
推開冰箱門,冷涼氣息撲面而來——哪有甚麼,早逝的魂魄到底遠走,活著的,其實都自認幸福的。

【預購】迷宮毯子◎賀淑芳
平常價 $22.00我一直都這麼做:
只要一覺得現實成了一堵牆,
就會拚命從書裡一字一字地吃掉,
然後再一字一字吐出來。
她用文字挖掘出最極致的內在怪獸!
獲中時、聯合兩大報文學獎,
黃錦樹所極力讚譽、認為是最成熟的馬華女作家!
9歲,你就渴望離去,離開母親,離開家。你的遁逃初時是書本,之後是創作。創作成為你的呼吸。
可是,無論你怎麼逃,總有道目光注視你。你的每一吋過去都沒有祕密,那道目光完全懂得,你把什麼東西藏在表面底下,更懂得,當你說,你終於逃開那個家與那塊土地,不過是一種虛張聲勢。
貼著生命書寫的小說,一刀刀從各種切面劈斧出生命的裂縫,幾乎緊蹦到斷弦,尤其是龐雜難解的母∕女關係,令我們想起鍾文音,她們在同樣急欲擺脫的生命源頭,卻淬煉出創作的最刻骨與最豐饒。
曾獲中時、聯合兩大報文學獎的賀淑芳,語言暴烈、濃厚,她的小說是古遠的手工業,是細細密密的織就,又像蠶緩緩吐絲,字字都是有所煎熬。
她直搗自己的內在,那是血肉模糊,那是滾燙燒灼得啞了我們的喉,但都不及,她在我們心裡放的那把火,一直在漫燒。
作者簡介
賀淑芳,一九七○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曾任工程師和報章副刊專題記者。二○○八年政大中文所碩士畢業。曾獲中國時報文學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等。目前在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拉曼大學中文系執教。